记者:您在前面谈到了我校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那么“太阳石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意义? 郭: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精神素质的培养。几十年的教育实践,社会对我校历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对企业忠诚;能吃苦,不怕困难与危险;思想品质好、团结协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这些恰是辽宁工大学子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风貌的体现。虽然现在学校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不再是单一行业性质的学校,但是,我认为“太阳石精神”是一种跨越时间与行业限制的永恒的精神,也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精神。 记者:我们除了要在精神层面上培养学生弘扬“太阳石精神”之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郭:总结学校半个多世纪人才培养的历史,我们归纳了24个字:“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和“脚踏实地、面向基层、面向实践”。前12个字是培养人才具有的精神,后12个字是培养人才的成长模式,并且这两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脚踏实地、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的人才成长模式是培养学生树立投身社会实践、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信念,鼓励他们毕业后直接到生产建设第一线,从基层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做起,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我校培养的数名煤炭部长、各大企业集团的高级管理者和科技精英,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有相似的成长经历,他们都是“脚踏实地、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的践行者,在他们的实践中,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们的成功,铸就了辽宁工大人才培养的品牌,同时也说明,凭借“太阳石精神”,坚持“脚踏实地、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道路,是一个有益于人才成长的模式,它是我校几十年形成的人才培养特色,也是一种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 记者:在新形势下“太阳石精神”的意义何在? 郭: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以这种精神去端正学风、振兴教风、塑造校风。秉承这种精神不是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的需要,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自《辽宁工大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