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 郭教授解读太阳石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走进太阳石 >> 解读太阳石 >> 郭教授解读太阳石

郭嗣琮教授解读“太阳石精神”

日前,记者对我校特色报告的主要起草人郭嗣琮教授进行了专访,郭教授详尽地阐释了我校大学精神凝练的过程与意义。

记者: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郭嗣琮教授(以下简称郭):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治学方略、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特点及体系、教学运行机制与方法等层面的独特而非共性的独特优质风貌,同时,这些优质风貌必须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优于其他学校的、长期稳定并得到社会公认的。

记者:将“太阳石精神”总结为我校的大学精神的依据是什么?

郭:“太阳石精神”是对我校教育工作者和历代学子所具有的独特精神风貌的凝练,这种精神风貌的形成与学校几十年特殊的办学历程、长期隶属于煤炭行业,辽西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优秀品格和煤矿工人不怕牺牲、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辽西人民的品格和煤炭工人的精神构成了我校独特精神风貌的社会文化基础。

我们不妨共同来回顾一下学校的办学历史,就可以品味出这种精神的支撑。1949年建校之初,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怀着为新中国煤炭事业培养技术人才的爱国之情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这里,在几乎是一片荒野之上建设了这所学校。20世纪60年代,又有一大批教师离开了沈阳、抚顺等经济发达城市来到了阜新。

长期以来,相对于国内其他高校而言,我校在引进教师、对外学术交流、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招收学生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性障碍。因此,学校的每一步发展注定要付出比别的学校高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努力和代价,这需要辽宁工大人要具有坚韧顽强、努力拼搏的意志;地处偏僻的学校没有发达城市高校的优越办学资源和人才成长条件,这需要辽宁工大人要具有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朴实无华作风;学校地域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这需要辽宁工大人要具无私奉献的精神。辽宁工大人正是靠着这些精神不断克服办学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也在不断克服个人生活、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经过几十年付出比其他学校高数倍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要用几个字将这些精神凝练在一起,同时还要反映出这种精神的社会文化基础与历史积淀,所以我们选择了人们赞美煤炭的“太阳石精神”。尽管“太阳石精神”还不能反映出辽宁工大人的全部精神风貌,但是,它抓住了核心,是贴切的。

记者:您在前面谈到了我校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那么“太阳石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意义?

郭: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精神素质的培养。几十年的教育实践,社会对我校历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对企业忠诚;能吃苦,不怕困难与危险;思想品质好、团结协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这些恰是辽宁工大学子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风貌的体现。虽然现在学校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不再是单一行业性质的学校,但是,我认为“太阳石精神”是一种跨越时间与行业限制的永恒的精神,也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精神。

记者:我们除了要在精神层面上培养学生弘扬“太阳石精神”之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郭:总结学校半个多世纪人才培养的历史,我们归纳了24个字:“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和“脚踏实地、面向基层、面向实践”。前12个字是培养人才具有的精神,后12个字是培养人才的成长模式,并且这两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脚踏实地、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的人才成长模式是培养学生树立投身社会实践、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信念,鼓励他们毕业后直接到生产建设第一线,从基层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做起,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我校培养的数名煤炭部长、各大企业集团的高级管理者和科技精英,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有相似的成长经历,他们都是“脚踏实地、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的践行者,在他们的实践中,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们的成功,铸就了辽宁工大人才培养的品牌,同时也说明,凭借“太阳石精神”,坚持“脚踏实地、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道路,是一个有益于人才成长的模式,它是我校几十年形成的人才培养特色,也是一种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

记者:在新形势下“太阳石精神”的意义何在?

郭: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以这种精神去端正学风、振兴教风、塑造校风。秉承这种精神不是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的需要,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自《辽宁工大校报》)

 



友情链接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