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辽宁工大团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团队、和谐支部、和谐校园为目标,开创性地设计、实施了团支部共进成长工程。团支部共进成长工程是指通过灵活的组织形式,同学喜欢的交流、聚集方式,积极的主题活动等有益载体,增进同学间的联系、沟通和互助,实现支部全体学生“学习共进、和谐共处、全面发展、共同成长”。目前,采取的主要运作模式是根据同学发展需要,灵活地建立成长团队,团队内同学之间是平等友爱,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关系,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干预、教师指导、纪律约束等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团员青年主动参与,从而达成个人和团队共同发展。
四年来,团支部共进成长工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推进,先后下发3个文件。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为全面试行阶段,重点在于摸索思路,完善机制。2006年11月至2009年3月,为重点突破阶段,推出三个新措施:一是评选示范团支部,实行项目化运作。二是设立专项资金,资助示范团支部。三是建立干部联系点制度,采取“包干负责”的办法推动工作。
2009年3月,校团委以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刻总结前两个阶段的实施经验,进行了第三个阶段的推进,即扩大成果阶段。4月初,召开全校团支部共进成长工程推进会,探讨新的运行模式,推出“千个支部共进成长”活动。具体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调查研究和申报(2009年3月20日至3月31日)。以满足广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民主生活会、团小组会及一对一的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把支部全体学生的优缺点、性格、喜好等特征进行整理和分类,制定团支部、成长团队和每名同学的成长目标。尝试跨年级、专业建立成长团队,引进“共进成长导师”,增强推进动力,力求取得更丰硕的成果。第二步,深入推进和监督指导(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12月上旬)。通过走访、联络、干预、指导、奖励等多种方式确保第一阶段既定方案的有效实施,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为每名成员提供展示自我、激发潜能的平台,增强学生内在动力。第三步,总结交流和表彰(2009年12月上旬至12月末),分校院两级进行交流和总结,交流工作心得,查找不足,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同时,调整研究制定下一轮的工作方案,确保“团支部共进成长工程”成为全校团建创新的长效机制。
四年来,全校团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团支部,充分彰显了全校团组织的活力与魅力。如,社保07-1团支部,第一学期,全体同学加权平均分为72.93,重修率为43%,优良率为21%。通过建立“英语学习小组”、“统计学学习小组”等成长小组,定期就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至第三学期,支部同学加权平均分达78.11,13名同学超过80分,重修率下降到10%,优良率提高25个百分点;环境07-2团支部,用一年来时间,通过建立多样的成长团队,开展有益主题活动,彻底消除了同学中散漫、厌学的现象,使支部同学加权平均分提高了5分,全体同学获得各类奖励达120项。校团委还在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宣讲团直属团支部和勤工助学直属团支部中开展了共进成长工程,支部同学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同学们或是考取哈工大、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大学研究生,或是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两个支部均获辽宁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今年5月,校团委勤工助学直属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08年,团支部共进成长工程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
文章来源:(中国共青团网http://www.ccyl.org.cn/place/news/liaoning/200906/t20090602_25138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