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执着前行
——记第七届“十佳学术科技标兵”获得者李浩然
李浩然,矿业学院采矿工程13级学生。受父辈影响,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名用科研服务煤矿的采矿人。正如他所言:“采矿事业就是我一生的追求!”
科技创新成果:2015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最佳工业设计奖(第一参与者)、全国二等奖(第二参与者)、省特等奖(第二参与者)、省一等奖(第一参与者);第四届全国采矿模型大赛二等奖(第一参与者)、第五届一等奖(第二参与者)、三等奖三项(第一参与者);辽宁省“挑战杯”特等奖(第一参与者)、二等奖(第一参与者)等。获批发明专利一项(第四发明人);实用新型两项(第二发明人);外观设计一项(第一发明人)。同时,他还参与白润才教授主导的《元宝山露天煤矿复杂水文条件下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组并深入矿区数月,参与元宝山露天煤矿排土机的改造工作,并远赴白音华一号露天矿进行参观学习。
心系太阳石,立志老采梦
李浩然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矿区的孩子,对煤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向往着露天矿开采时的宏伟壮阔,也向往着井工矿巷道布置的巧夺天工。从“煤矿低谷”到“黄金十年”,他循着“老采人”的足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发展给矿业行业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上大学之前,他经常在师傅和父辈的带领下,深入矿区,学习一些关于煤矿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元宝山露天煤矿、风水沟矿、红庙矿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高三的时候,他为元宝山露天煤矿的3#排土机提出了防止减速机润滑油溢出的解决办法,为矿山的生产献计献策,与此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为矿山事业奋斗的信念。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觉得对科研以及对煤矿的热情是来源于从小对于煤矿的热爱和环境的熏陶。矿区长大的孩子都有着和地方孩子不同的特点,我们可能更早地掌握到一些技能,更早地面对了实际的生产生活,就这一点而言我想我是幸福的。”正是这样的经历才使得他在学校里更好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对煤矿的改变。也正是这样,他在既定方向与发展方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自己平静、向上的态度,坚定地、乐观地去面对未知的事物。
煤矿是他的梦,是他的志,是他所继承的“老采人”的精神。“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他一直用行动践行。在探索更高层次煤矿科研的路上,他坚定信念,执着向前。
笃学慎思,厚积薄发
为了更好地向前辈们学习,他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努力学习软件和专业知识,并且从大一开始尝试参加各类科研比赛项目,从“雄鹰杯”到“采矿模型设计大赛”、“挑战杯”、“3D设计大赛”等,他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过程中不断完善。2015年,他参与到了矿业学院白润才教授主持的《元宝山露天煤矿复杂水文条件下关键问题研究》课题组。在长达三个月的工作学习劳动中,他体会到采矿人的专业、细致、周到,也体会到我校老师在科研中严谨的治学态度。
所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李浩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工作期间,他认真听取并记录导师和技术人员的建议,及时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项目组献计献策。同时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学习各类专业技能,与研究生一道完成了许多工作,这样的表现在采矿工程本科学生中是不可多得的。在科研方面,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以及省部级比赛的奖项,还获批国家专利数项。
“一家三采矿”,循着舅舅、哥哥的脚步,李浩然来到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在前两代人奋斗过的土地上,他继承太阳石精神,继续挥洒青春的热血。今日他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有一天他也能像那些优秀的前辈一样将自己的激情贡献给矿山,在自己有所成就的那一天也可以站在高处,“面朝煤海,春暖花开”。
大学四年的时光稍纵即逝,李浩然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他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采矿前沿科技,为采矿事业奋斗不止。昨天他为身为辽宁工大学子而自豪,今天他通过艰苦奋斗收获成长和希望,明天辽宁工大因他而骄傲。奋斗者,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