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青春风采 >> 正文 返 回 
太阳石物语--第二人生
发布时间:2012-09-29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校团委 发布人:大学生记者团

小时候羡慕荧幕上明星的光环,喜欢看他们的潇洒倜傥,期盼着能够拥有他们一样的超能力,梦想着能够经历一次他们那样冒险刺激的人生。那时候年幼,不知道那些只是电影,而我留恋的也只是些镜头罢了。趟过少年的河湾之后,当自己不再对脚下的每一颗鹅卵石都感到好奇时,终于又一次肯静下心来与电影擦肩,坦然成熟地路过。电影是一种艺术,艺术亦可为某些人人生的载体。于是斗胆,我倔强地把电影视为了每个人的“第二人生”,当做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经历和虚拟情感阅历。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电影院里看电影,不晓得是成龙的《红番区》还是《一个好人》,现在大抵已无法忆起,只是那铭心的一幕一幕,而今记忆犹新。惊险的武打镜头,刺激的惩恶环节,感人的真情对白,那是在那样的年代对于那个年纪的自己的一种初始的震撼,莫名清晰。以至于今日有年纪相仿的朋友和我提及他成长至今仍没真正去电影院里看过一次电影时,我的内心竟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幸运感。我幸运于自己可以在经过那样的年纪时从心里埋下了电影的根,然后慢慢浇灌,与电影一起成长。渐渐地,电影变成了我内心认可的一捧缘分,珍惜不已,总是祈愿下一次的相遇。

在我看来,与时光相比,时代更为残忍。时代从不一视同仁,他喜欢把相似的时光融聚到到一起然后自私地雕刻成他欣赏的模样。于是在这个时代里,在大多数人眼里似乎电影已经离电影院越来越远,却似乎离电脑乃至手机等新兴的移动终端越来越亲密了,其实并不尽然。我们可以积极地看待电影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内容的多元、情感的丰富和与时代、人性的高度契合。任何一个事物的任何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当中,都会衍生出一把双刃甚至是多刃剑,我们本无力抗拒,更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多元的成长方式是有益的,哪怕是对于电影而言。现在很多人看电影都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他们往往用大部分的时间在电脑里探求未知的世界,而看电影也只是这些娱乐方式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罢了。甚至通常,再绚烂的镜头也比不过恋人在线时闪动的头像。他们也不会在观看之后过多地思考些什么,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思。不过换个角度细细想来,在当今这种快节奏生活的背景下,我们本不该奢望电影能够给予其观赏者太多,能静下心来便已足够。思考是一个伟大的习惯,对于电影文化而言未尝不是如此。一零年我是在影院里观看的《唐山大地震》的,那种内心的震撼和对人情感心绪的再一次塑造足以称得上是刻骨铭心。于是当有人问我为什么用电脑观看《唐山大地震》时泪水没有倾泻的冲动时,我半开玩笑地回应“那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完全托付给电影”。这个所谓的“托付”就是认真地看一次电影罢了。电影不是那种拘泥的文化,我们作为观赏者是可以与之进行细腻的互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心境。可以做一个肤浅的比喻,当然这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电影院就好比是学校,我们在家里可以学习,也可以看电影,可是缺少了特定的气氛,我们的学习效果和观影的精彩程度恐怕都会大打折扣。跳出影片这个范围来看,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的传播者,人们对于电影的欣赏和讨论从未停止过。要衷心谢谢那些电影的演员和所有幕后的工作人员,是他们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换来那无数个九十分钟的精彩画面。不过也正是因为电影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现实,我们才有理由存有一丝敬畏之感。在电影里面经历着主人公的人生,或悲或喜,或是或非,我们都或多或少能够有所借鉴,甚至被影响着。主人公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和奇妙的经历都会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并逐渐会衍化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层面的第二人生。这第二人生就像是一面镜子,或是一组镜头,它可以无数次地上演和谢幕,可以重复地演绎同一个镜头。我们又如导演,我们可以掌握第二人生里每一个画面的精彩并剪辑成自己的“精神影像”。不过好在这是“第二人生”,如果我们愿意,多余的镜头和不美好的结局都可以不在第一人生里出现,只要我们诚心托付自己的情感于电影当中。

如果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第二人生的演绎方式,我认为以电影为载体是不二之选。只有感受着这样厚重的第二人生,我们也才有资格做自己生活的导演,才会真心地去懂得珍惜和拥有。感谢电影,感谢人生,感谢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主角……

(校团委大学生记者团 钮琪)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