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佩富,男,中共预备党员,于2008年就读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生物工程食品08-1班,曾担任理学院团委书记助理等8项职务,现担任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兼食品安全委培11-1班副班主任。
入学来他非常喜欢搞科学研究和一些小发明,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科技竞赛和文体活动,荣获校级及校以上荣誉35项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三篇,一级期刊论文两篇,科教导刊论文一篇,国家级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一项,第十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第七届“雄鹰杯”大学生科技学术论文竞赛及发明创造竞赛获奖六项等等共18项。】
心里植颗太阳,它能燃起希望的火焰;心里怀着太阳,它能点亮黑暗的角落;心里有个太阳,它能照耀前进的方向。心中的太阳,能指引自己,也能被泽他人,天有多长,路有多远,太阳就有多暖。
四十九颗明珠,八十一劫磨难
理学院食品08-1班葛佩富同学凭着勤奋好学、爱操作的品质在大学前三年里先后获得四十九项科学技术奖状(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校级以上(即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技创新类奖项多大十二项,校级的有七项,院级三十多项。目前在做的还有七、八个项目准备在下一期的科研竞赛中申报。作为一个学生,能做出一个科技项目并获得奖项和认可已属不易,而葛佩富做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科技研究并获得几十个奖项更需要他对专业知识的极度牢固把握和超人的付出。科研创新之路的艰辛不言而喻。
立项之艰
据葛佩富描述,在做一个科技创新项目之前,立项(也就是选题)是最难的。它是主导研究创新的方向盘。在立项时,不仅要考虑指导老师的主攻方向,还要了解相关方面研究,还需要组建一个由志同道合者组成的团队。为了使选题更新颖,组员们经常需要搜索大量的文献资料,国内外的文献几乎全部浏览完毕。对资料仔细阅读与分析、消化吸收之后提炼出项目名称,从而初步完成选题,在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之后,最终完成立项。葛佩富在回忆实验的点点滴滴时露出坦然的笑容。
实验之难
科技创新项目与普通实验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创新,这就要求他们具备更高的实验素质,更高的操作技能。一些实验操作的原理很简单,但操作步骤很繁琐,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度,有时不得不一遍遍重复操作。例如对于分光光度法测样品组分浓度时,标准曲线度的R2都严格要求大于0.999。由于项目的创新性,实验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惑的实验现象,甚至相关文献对那些现象都很少提及。面对那些难题,他们通常反复思考实验本身,结合相关资料以及指导老师的意见,最终将问题一一解决。
条件之苦
“有时候因项目实验需要,一些特殊元素实验室无法提供,校外药店也没有销售的,我和我的组员们只能想其他方法有另一种元素去代替它,经过大家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花了大量的实践最终找到一种可以替代它的物质,当时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团队的力量真的很伟大。”葛佩富始终以谦卑的态度对待所获得的成绩。在做科研创新项目的同时为了不耽误第一课堂的学习实践,葛佩富通常要争分夺秒地做实验,在实验上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顾不得吃饭,睡觉。
创新之艰
科研创新,不只是在立项之初,更在于研究的整个过程。可能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与原来目标不一致的地方,这就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检查和修改,又要防止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当之处……当葛佩富被告知他所从事的项目获得审批时,欣喜之情露于言表。用“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描述并不为过,因为这正折射出创新的艰难。总之,每一个科研项目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奖项的评定都像“西行”一样经历着九九八十一难,每一次磨难足以让人退却、失去信心,而他心中的太阳始终高高挂着,并支撑着他前行。
一路从泥泞中走来,一路留下扎实的脚印,不在乎路有多长,不在乎道有多险,心里的太阳存在,一直照耀他前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