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玉玲,我校力学与工程学院2001级学生。2005年,以专业排名第二的成绩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卫星技术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直博资格。
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工作突出,一次性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先后获英语竞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CAST奖学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多项荣誉,连年荣获校一等、二等奖学金和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当贫困遇到拼搏
——访我校2005届优秀毕业生 秦玉玲
她,出身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自立的信念让她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她,大学期间做过数不清次数的家教,曾热心帮助身边的贫困同学渡难关;她,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完全由自己支付,并且承担起弟弟和妹妹的学费……她,就是秦玉玲,我校一位在艰苦生活中创造希望的优秀毕业生。
吃苦是一种习惯
刚刚踏入大学的校门,秦玉玲父亲的工作单位意外倒闭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轰然失去了。面对着正在读书的弟弟、妹妹和自己,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此时的她曾产生过弃学的念头。然而,在同乡的介绍下,她获得了人生第一份家教,虽然每晚从9点到12点共3个小时,而酬劳只有十元钱,但是她却格外地珍惜这份机会。阜新冬天的雪很大、路很滑,外面也特别的冷,每当在雪地中滑倒,每当手脚冻得失去知觉,每当想起在温暖寝室中的同学们,她会觉得自己很可怜,但却从来没有抱怨,替父母、亲人分担压力的心一直鼓舞着她坚定向前。
“谁对谁都没有太多的责任”,她觉得父母把自己带到这美好的世界上已是最大的恩赐了,人应该懂得感恩,懂得自立与自强。大二那年,她凭借着自己突出的成绩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并且加之自己做家教的辛勤收入和各种校内奖学金,年底时她将一万多元钱交给了家里。秦玉玲说:“我没有退路,只有迎头向前冲,努力去使自己变得强大,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今回忆起曾经的那段生活,她只有一句:其实也没什么,习惯使然吧。
如果没有选择,那只能选择改变
翻开大学的记忆,总有一个名字会在她的头脑中浮现——勤工助学超市。超市里,同学们的勤劳朴实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团委负责勤工助学工作的老师的无私忘我付出更使她深深敬佩。刚走上勤工助学岗位时,她出去点货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可看到其他营业员大方的面对身边的同学,她想,如果自己连心态都不能摆正,又怎能把工作做好呢?“贫困生都有自卑心理,但正因为贫困,才更有斗志,既然不能选择家庭,那只能选择去改变现状。也许,生活最大的敌人就在于自己没有认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人。”秦玉玲坚信:在勤工助学超市的工作经历会使她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不管在哪里,她都不会忘记母校的勤工助学。
考研的日子里,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天道酬勤”。那时,每天早上5点离开寝室直到夜里12点以后才结束一天的学习,最后到了“不吃也不饿,不睡也不困”的境界。很多同学都在外租房、报辅导班,而她更习惯自己归纳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秦玉玲最终以专业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其实还可以做的更好
大学里最大的收获不是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自己思维的成长。大学期间各项社会工作提升了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今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视野更是得益于此。秦玉玲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打了80分,“另外的20分是因为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出色”。我校校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一直是她奋斗的目标。
朴实的秦玉玲没有过多的言语,但一字一句都那么铿锵有力,娇小的身体蕴藏着无限的能量。谈到对学弟学妹的期望时,她说:“一定要自立、奋斗。只有凭借自己努力换来的东西才踏实、才恒久。生活的道路上,不要把险阻想得多可怕,其实没什么可畏惧的。”
当贫困遇到了拼搏,贫困便是那给予成长养分的沃土。正在哈工大攻读博士学位的秦玉玲,用自己的勤奋和坚持赢得了平凡中的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