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研究生支教团尚庚
尚庚,女,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软件学院,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志愿期间服务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航小学。在支教的第一学期,她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第二学期,她承担了1-4年级16个班级的手工教学工作。不仅如此,她还协助服务地的领导和老师完成了校园值周、功能室管理和德育宣传工作。人们都说,做你愿意做的,认为有意义的事,这样,时间就会流逝地飞快,你也能从中感受到无尽的快乐。对于尚庚来说,支教就是这样的一件事。 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直到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志愿者的时候,尚庚才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从决定去支教的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要用一年的时间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做好!2016年的夏天,是她走出大学校园的日子,那时候,听着那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来到了内蒙古,成为了民航小学三年级的一名语文老师。 研究生支教团一行五人刚到呼和浩特时,便得到了服务地小学领导的热烈欢迎。领导们高度赞扬了支教团成员,这不仅让她们很受鼓舞,也让她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在那时,尚庚就暗下决心:要爱岗敬业,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当一名好老师。 满怀期待,用心教学 2016年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当尚庚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时,她觉得没有什么事会比支教更有意义了。虽然上课之前她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走上讲台时她还是无比紧张,从四十二个孩子的眼中,她看到了快乐与渴求,这深深触动了她。带着点紧张和不安,怀揣着儿时当老师的梦想和第一次给学生上课的兴奋,她开始了第一节课。孩子们回答她问题时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句句清脆稚嫩的“老师好”,都让她感到无比开心与满足。 亦师亦友,共同进步 在发现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字迹十分潦草时,尚庚就 在课余时间找孩子们谈话,了解他们没完成作业的原因,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她不断的努力,孩子们都在一点一滴地成长,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她对支教更加动力满满。上课时,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引路人,尚庚十分严肃,对待问题也很严谨,而下课的时候,她又像是他们的朋友,在轻松的氛围中跟他们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就这样,尚庚很快就成为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真心付出,收获感动 为了让孩子们上课时都能听清,尚庚讲课时尽量都保持着较大的声音,因此,她的嗓子很快就哑了,痛的说活都疼。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曾耽误过一节课程。孩子们虽小,但十分懂事,在知道她嗓子哑后,都十分关心她,课后来到她的办公室,嘱咐她多喝水,多吃水果,还把亲手做的折纸作品和小泥人送给她。看着折纸作品上写的歪歪扭扭的一行字:尚老师,祝您身体健康!她内心的感受难以言表,听到孩子们关心的话语,尚庚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支教期间的下半学年,为了宣扬绿色环保,爱护海洋环境,也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同学们一个创新的舞台,尚庚以“有趣的海底世界”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手工制作比赛。活动期间,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加,手工制作作品十分出色。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为爱护海洋环境做出一份贡献,也起到了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的作用。 一年的支教生涯让她收获满满,此时的她,多了一个让她骄傲的身份,那就是教师。在这一年的时光里,她像蜡烛一样,把她所有的光和热都奉献给她的学生们,用心去教导他们。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尚庚会发扬支教精神,越来越出色!  尚庚和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 
尚庚在上课中 
孩子们亲手做的送给尚庚的小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