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杜超,中共党员,本科就读期间,曾任软件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和软件17-10班团支书,支教期间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第一中学,先后教授初中一年级语文、职高二年级计算机与网络基础,荣获阿巴嘎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志愿者、阿巴嘎旗第一中学书香校园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青春有无数种选择,而我选择去西部支教,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深刻明白,不管我来自何方,不管我归向何处,青春的价值就在于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的奋斗中。2021年8月,从辽宁到内蒙,我背起行囊,跨越千里,怀着赤子之心来到祖国北疆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在这里开启了我一年的支教生活。
初遇:迎接挑战
当我刚到阿旗时,陌生的环境使我充满新鲜感,得知我要同时教授初一年级和职高二年级,发现任教的科目与自己平时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完全一致时,内心又感到充满挑战。我在脑海里幻想了无数次第一次上课的场景,也向其他老师了解学生们的情况,终于到了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面对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依旧开始紧张起来,深呼吸……是孩子们积极的回应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三尺讲台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每一次课我都认真备课、准备教案、精心制作PPT,课上通过视频、小组讨论与展示等多种方式开展引导式教学,课下虚心请教,与老师们讨论分享好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除了课上授课,我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发现有的同学有上课走神、睡觉甚至偷玩手机的情况,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原因,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下与学生们做朋友,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把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人道理渗透给学生,力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转变:爱与责任
我看过阿旗的倾盆大雨,也看过阿旗的晴空万里。一年的时间不长,但我仿佛来了很久,对这地这人都那般亲切熟悉。支教的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幸福与感动也常在忙碌中的某个瞬间拨动着我的心弦:走在校园里,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真切地“老师好”;站在课堂上,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单纯的笑脸;在闲暇时爬山观日出,在深夜仰望星空,时间就这样宁静又温馨的度过。
为了更了解学生,我在每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安排了一个任意提问的环节,引导孩子们抒发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孩子们的回答天马行空,不尽相同,但有时却让我感到惊奇。当孩子跟我谈论梦想时,恍然间我开始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所带给我的意义。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为什么去支教,我会告诉他,我想在我的青春中增添一抹浪漫,通过我的行动尽力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让叛逆的孩子懂事些,让自卑的孩子自信些,让没出过阿旗的孩子知道世界有多大。我希望他们不要以当前的学习成绩定义自己,而是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用自己的努力去开启、去创造、去拥抱独属于他们的浪漫青春。所以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和伙伴们积极协助学校组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育人工作,一年来,在校园内相继开展了“建国有你,强国有我——我和英雄交接棒”、“弘扬长征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20余项主题活动。
沉淀:安放青春
“来到阿巴嘎,阿巴嘎就是家”,这是我听到过的最亲切的话,离家的孩子在这里并不孤独,脚下是远方,心中是信仰,我在阿旗与他们共同成长。当然,我也会想家,但心中的热爱可抵岁月的漫长。我相信,因为一个个志愿者的努力,孩子们的生活会有一点点不同,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释放出太阳般巨大的能量。
“北来南去几时休,人在光阴似箭流”。我陪他们走过了两个学期,他们陪我走过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支教生活即将结束,每每想到之后见不到可爱的学生们,不由得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些,再慢一些。
回顾这一年,我忘不了那个安慰我的男孩。一次,我家里的一位亲人离世,课堂上我实在控制不住悲伤,讲着讲着开始哽咽,一个瘦瘦的,平时不爱说话的男孩对我说,“老师别难过,要看开,你比我好,我一个亲人都没有了”。他说完我怔住了,他说的如此平静。我无法想象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承受过巨大的痛苦。我抱住他,说了一句,“你还有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一年时间里我暗暗关注着他,用各种方法鼓励他向阳生长,我们相约以后要一直保持联系并积极向上的生活。
一年的支教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首当初的选择,我觉得是志愿者这个身份让我拥有了更丰厚的青春。在这灿烂的青春里,我见过七点钟的太阳,也见过深夜一闪一闪的星星。一年不长,寸寸难忘。无论给我多少次选择,我都会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这是一个青春的选择,更是一个庄严的承诺。
以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无数个记忆片段拼凑起我在阿旗的四季,纵使有万般不舍,但也要重拾心情踏上新的征途。未来,我将继续怀揣梦想,不忘初心,将自身价值与时代使命相结合,用奋斗交出最美的青春答卷。
最后,我想对支教生活中所有美好的遇见说声谢谢!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的学生们,何其有幸遇见你们,因为有你们,温暖了我在阿旗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