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祥刚,男,共青团员,贵州省黔西南人,现就读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17-2班,辽宁工大传奇工作室负责人,曾任校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副主任、校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办公室部长、人工智能工作室负责人。他在2018结识了自己的团队的成员,之后也就深深的热爱上了科技创新,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各类软件的使用,并且带领团队创造了诸多的荣誉,丰富了他的大学生活,这段时光也是他最难忘的回忆之一。
善学则进,不学则退
学习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技能,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才能不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淘汰。他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于是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发展了自己的各项爱好,如打网球、跑步等。在校期间,他在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课余时间学习并熟练掌握了inventor、SolidWorks、CAD、keyshot、Adams、PS、PR、office、Materials Studio等软件,也因为学习了这些技能,让他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努力终有回报,三年里,他获得了校二等奖学金、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三等奖学金,还获得了校三好学生、先进个人、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学院双创之星等8个荣誉称号。
突破困难,超越自己
能力是捍卫自己最强大的武器。作为学生干部、科技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常告诉团队成员要做到 “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永不言弃”。自从进入辽宁工大传奇工作室之后,他便认真的学习了相关的软件和知识,在涉及到自己的知识盲区之后,他也会去大量的查阅相关资料和课程,有不明白的地方,积极向老师请教,这段历程使他学习到了不少专业外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也为后续参与各类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技创新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赛过程中收获了不少的经验。作为负责人,在工作室指导教师郝志勇老师的指导下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截至目前,传奇工作室成员通过参加各类相关比赛已荣获400余项奖励,他本人带队参加了多项比赛,取得了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12项、校级奖励20余项,并且参与2019年获批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矿井水处理装置》,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除锈磨刀装置》和《一种砂型铸造用混合机》两项;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中,凭借作品《太空连接师-一种月球焊接机器人》在诸多作品中脱颖而出,随后与包括来自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近百所大学107支队伍在湖北武汉同台竞技,通过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顺利的通过了决赛现场答辩和决赛现场设计的环节,最终获评二等奖。
乘风破浪,勇攀高峰
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他永不满足,除了带领团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外,他还投身于科学研究。在任职于人工智能工作室负责人期间,在工作室指导教师刘悦老师的指导下,他与团队成员开展了对“铁电LiNbO3与二维电极界面处的电子结构:第一原理计算”课题的研究。刚接触课题的他,对这方面一点也不懂,但是通过与老师和研究生学长的探讨,让他了解了许多的东西,他开始阅读文献,自学全英文界面的“Materials Studio”软件,边学边用,慢慢的完善了材料的结构,在科研实验过程中,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一次一次的尝试,失败了就和学长老师探讨,之后自己去查阅文献寻求方法,当获得一点灵感之后就立即进行尝试,在反复多次的尝试和失败的过程中,成果也就在慢慢的到来,一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失败了很多,但是成果如期而至,就在今年,成果论文终于可以投递。
他的大学生活不仅仅演绎了一场多彩的“幕”剧,更重要的是让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经历了无数的考验、挑战和历练。大学生活让他在思想境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做科学研究也好,做科技竞赛也罢,亦或是学习工作,总会经历失败,只要吸取教训,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不断地拼搏,不断地完善自我,终能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