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吧,青春】(三十八):抗战历史“人物”访谈纪实
———应管学院“历史见证者团队”通讯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的。对历史无知的人,没有真正的信仰可言;没有信仰的人,不可能拥有美好的理想,不可能胸怀崇高的情感,也就不可能担负起任何责任。我们不能忘记70多年前那场让世界为之颤栗的血腥战争,也不能忘记那些因为战争而流下的鲜血。如今,当历史的杀手都已伏法,主持战争的屠夫都已被绑上绞刑柱。除了庆祝和平生活的来到,我们又该记住些什么?抗战伟绩光照青史,抗日忠魂永志不忘。
——题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应用技术与经济管理学院“抗战历史人物访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张燕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阜新市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拜访了哈朋营子村的四位老人,四位退伍的平凡老兵。
2015年7月15日-20日, “历史见证者”团队全体成员在玉龙校区办公楼309室召开多次会议,讨论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环节,详细部署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张燕老师对所有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并且集中进行相关采访内容及技巧的培训。2015年7月25日,我们的实践之旅正式开启。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在来到此地之前的一个星期,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翻看了中国矿工饱受日本侵略者迫害的历史,他们丧心病狂地实行“以人换煤”,残害矿工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距离这里不远处得孙家湾埋葬着七万矿工的遗骸,他们死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迫害与压榨之下,站在这个曾是无数矿工工作过的地方,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工作的身影,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矿工的残暴行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煤炭资源,实行“人肉开采”政策,不管矿工死活,造成冒顶、透水、瓦斯爆炸不断,吞噬无数矿工生命,随意打骂、虐杀中国矿工。这里是日本侵华的历史遗迹。
蛟河上的侦察兵
当我们见到石树才老人的时候,中午老人略微的喝了一些小酒,老人热情开朗的性格让我们倍感亲热。老人把我们迎进屋,翻出过去的老照片,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
老人68年入伍,曾任第46军侦察连的班长,是我市文革时期的第一批入伍兵,当时的阜新是一个大比例提供兵力的城市,无论是天涯海角,都会出现阜新籍士兵的身影,单是老人的家族,就同时有几位成员身披红花,坐上了运送士兵的闷罐车。如今,更是一家三代军人,我们在崇敬老人的同时,更应该侧目这个为我国奉献了全部的军人世家。当蛟河的波涛又一次打在岸上的时候,随着水流传来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消息---珍宝岛开战,蛟河因为近,蛟河的部队必须赶往珍宝岛待命。当惨白的生死状印上了自己的手印,老人没有迟疑,没有却步,老人和他的战友,那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共同坐上了开往珍宝岛的闷罐车。同样是闷罐车,开来的时候是新生,开走的时候是死亡,马革裹尸的注定是将军,而更多地是如同老人这样的兵卒,埋骨他乡,家人得到的仅仅是几百元的抚恤金。而那个年代,石树才老人,他勇敢的决定走向死亡,因为,乌苏里江的一侧,是他的家乡,那里有他的亲人和老娘。闷罐车上,排长下达了最后一项命令:所有枪都上膛,在火车上,一旦发现敌人阻截,直接开枪。我不知道老人及其战友们如何度过那战战兢兢的一天路程,老人说,那个时候他只是一直摸着枪。
战争的细节我们不便细细摸索,不过老人的精神却是不能遗忘。离开时,我们提议,由大爷起头,我们以军人的方式结束这次拜访。老人嘶哑的声音传出“日落西山红霞归,战士打靶把营归”声音并不怎么好听,调子也不是特别追,但是我们知道,归来的是老人那颗曾经的心。
普通老兵
1962年12月28日,这是徐福才老人入伍的日子。
老人一生没记得自己的生日,没记过结婚纪念日,没记过子女的年岁。却对这个日子记忆尤深,张口就来。我曾问过老人,怎么看待上海世博会粉丝为了见偶像侮辱殴打解放军战士的问题,老人一时语塞,他有些激动,却又摇了摇头,可以看出老人的痛苦抉择,后来,老人幽幽地问:那些兵还手了吗?在得知我们的子弟兵没有还手,只是有几名小战士事后哭了的时候,老人语噎了:兵是好兵,共产党的兵不能打人民,就是委屈他们了。
这就是我们徐福才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兵。
沈阳的热血忠魂
王奎山老人,如今他已经81岁高寿了。当我们到达他家里的时候,老人家穿着过去军队的象征——一身旧军装出门迎接我们,原本应该笔直的军装随着老人佝偻的后背变得褶皱,但是那一抹深绿色让人感觉异常庄重。
老人是55年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后,警戒部队的身份入伍的,他们负责守卫丹东——沈阳线,防止所谓联合国军的铁骑再一次踏上东北的土地。当年,我国的志愿军战士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曲踏上了朝鲜的土地,用小米加步枪的最低配置打败了联合起来在地球上都可以横着走的联合国军,以美国为首的十五个国家。我国军民以55万男儿埋骨朝鲜的代价换取了一方和平,不可谓不残忍。壮烈的故事总是激励着无数热血男儿,王奎山老人22岁时,听着中国志愿军的故事,带着当时家里最好的一件破棉袄,坐上了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闷罐子火车,这种现代人嗤之以鼻的落后工具,成为了当年如同老人一样的青年的向往,保家卫国成为了当年老人为自己定下的终身目标。为了目标,他放弃了一切休息,他在训练,祖国尚未和平,士兵还需努力,他累倒过,累昏过。甚至有些时候他甚至想到放弃过:他在小时候,疼爱他的父母想尽办法送他进了私塾,这在当时的旧社会可是不敢想象的,老人的一手好字更是让先生夸奖。可是现在看看自己原本应该附庸高雅的手,被水泡茧子占领。老人痛苦过,迷茫过,也不解过。不过,当抗美援朝的故事又一次震撼心灵的时候,石奎山老人豁然开朗了,过去人的信仰就是那么简单,国家就是一切,党就是一切,我的一切都应该是党的——只要我有。老人的辛苦没有换来硕果,却换来了病魔,由于生活训练条件的艰苦。老人患上了肺结核,他不舍得离开了他决定奉献一生的军队,作为了一名基层干部,继续奉献着他的一生,继续着他的辉煌。
在我们走的时候,老人给我们敬了一个军礼,在我们看来,那是一座永远的丰碑丰碑。
献给保卫祖国的英勇战士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参观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留念

老兵的军礼

老兵讲述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