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吧,青春】(三十五):调研住房问题,关注社会民生
——矿业学院“社会住房问题调查团”通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已经从“住得下”发展成为“住得好”,从满足物质要求向满足精神要求发展。目前我国住房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住房改革不断完善以及市场发育水平的集中反映,也与当前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密切相关。为了调研社会住房现状、关注民生热点,从2015年7月20日开始,矿业学院“社会住房问题调查团”分别在鞍山、淮北等地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从多个地方了解了当前的住房问题。
淮北之行
调查的第一站,团队来到安徽淮北,并对当地住房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已经转化为城市非农业户口的进城农民工只有27.3%,远远少于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的农民工总数。由于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绝大多数农民工不得不选择就业工作常年在城市、逢年过节临时回农村的“候鸟式”的生活方式,造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不得不保留农村住房作为自己的归宿。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上涨很快,价格居高不下。现在的房价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相当高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在很多城市里面出现了蚁族和蜗居。“身为大学生的我虽然知道物价上涨,房价也不停地涨,但是从来没有为以后担忧过,通过这次走访调查,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的严酷性。淮北市的一个居民小区,既不在市中心,又没有便捷的交通,更别说良好的社区管理,可是房价居然将近四千每平方米。”团队成员刘爽在实地走访后这样感慨到。
走进包头
第二站,我们来到内蒙古包头进行访问调查,并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谈。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普遍反映当前房价增长速度过快,住房压力过大,出现了很多人都买不起房的现象。我们认识到,住房是最基本的生活要素之一,低收入家庭住房不应该由市场解决,而应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由于现在住房保障覆盖面低、供给规模小、分配过程不透明、房价高等,影响了住房保障效果,大量应该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并没有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从而被迫进入市场,这既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又人为地扩大了房地产市场需求,加剧了供求矛盾,导致房价增长。
走访鞍山
最后,我们来到了辽宁鞍山进行调查研究,对与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了咨询。调研中,一位房地产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买房子是用来做婚房,而且99.99%需要按揭。买房子人的年龄大部分在25-30岁,占总人数的90%左右。在售楼人员的不完全统计下,大约只有5%的人是完全靠自己经济实力买房子的,不需要家里的资助。”听了工作人员的话,我们都感慨万千,作为大学生,我们将来所面临的住房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努力成为那5%中的一个,依靠自己的能力买房子。
“恒产者恒心”,“住者有其屋”,历来是中国人牵情动心的基本需求之一。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在住房方面的相关政策,同时也体会了民生民情,了解了居民在住房问题上的看法和愿望,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通过实地调研,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丰富了我们的经验,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队成员出发前合影

团队成员在淮北进行采访

团队成员在包头进行采访

团队成员在鞍山进行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