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返 回 
【实践吧,青春】(三十三):走进科尔沁,探索沙地的奥秘
发布时间:2015-08-22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校团委/环境学院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实践吧,青春】(三十三):走进科尔沁,探索沙地的奥秘

——环境学院“沙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团队”通讯

2015年7月20日至8月20日,应学校倡导,环境学院水土14—2班全体同学在指导教师卢慧的带领下,组织进行了暑期科研类社会实践项目——《温度和水分对科尔沁沙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巩固了课余知识,也丰富了视野,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科研实验事物繁,统筹兼备奠基础

7月20日,以“温度和水分对科尔沁沙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主题的科研活动正式开始。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在认真讨论后制订了详细的实验项目方案,并由冯兰茜担任负责人,主要负责实验仪器的管理以及人员的分配。在准备好室内和室外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之后,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碧水蓝天,沟壑山林——野外取样团队忙

7月21日至7月23日,是实践团队的室外实验阶段。实践团队全体成员经过多方勘探、认真比较,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实验样地(包括林地、农林交错地、农耕地、退耕还林地、矿区复垦地等)。在卢慧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后,团队成员们认真观察了各个土层的结构特点,针对不同的土壤层次,严格按照土样标本采集要求对土壤进行了样品收集,并在现场做好了密封工作,以保持土壤样品的温度和湿度,为接下来的实验检测过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分工明确,操作严谨

7月23日至7月28日是土壤预处理阶段,同学们严格按照土壤样品恒湿恒温的实验要求,将土壤样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卢慧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通过滴定分析等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了仔细筛选。最后,团队成员分别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了有机碳的初步测定。

紧锣密鼓有耐心,齐心协力有恒心,一丝不苟有细心

7月29日至8月17日,实践活动进入了实验验证阶段。对于同一土壤样品,团队成员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对测定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对比分析。经过激烈的讨论,团队成员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改进方法,在认真考虑了实验过程的可行性、实验所需时间以及药品使用量等诸多因素后,团队成员们选定了实验方法,再次进行了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验证。

信息渠道多样化,实验结论科学化

8月17日至8月20日,实验进入了总结阶段。团队成员们通过网络以及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考虑了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系统误差以及偶然误差,经过认真的总结,得到了本次实验的最终结果。通过实验,实践团队得出了以下结论:土壤在同一水分条件下,温度在30℃时,土壤矿化程度最好;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湿度为75%时,土壤矿化程度最好。

天蓝水绿,大地长青,环境学子展辉煌

在本次活动中,团队成员们熟练运用各种实验仪器,采用多种实验方法,以严谨的态度反复进行实验,最终于得出了实验结果,圆满的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利用暑期这段空余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到室外进行样本采集并走近学院的科研实验室,初步了解了将来所需学习的实验室相关实验知识、操作细节以及注意事项等,为同学们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培养了同学们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和热情,达到了增强本专业学生整体的科研实力和实验水平的最终目的。

团队合影

卢慧老师与实践团成员进行讨论

实践团野外土壤采样

队员对土壤进行恒温培养操作

队员进行滴定操作

实践团队实验室合影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