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吧,青春】(二十四):互联网下一个“春天”在农村
——公法学院乡网先锋队团队通讯
互联网的下一个春天在农村,我们追随着“春天”的脚步,勇往前行。
——题记
据2015年3月11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农村网民达到了1.78亿。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在农村网民生产、生活、娱乐中的重要性正逐步显现。为了解辽宁省农村网络建设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启动基层政府电子政务提供帮助,乡网先锋队的成员们积极深入辽宁省的部分乡村,开始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乡网先锋队成立于6月29日,实践开始于7月15日,并于8月1日结束,为期17天。在指导教师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讲师王洪涛的指导和负责人行政管理13-2班学生吕薇的带领下,来自行政管理13-2班的黄涛、计晴晴、李盼盼、彭美、王思敏、王子豪、张培培、周思文8名同学共同组成了调查小组并彼此协作顺利完成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始于共同的语言
“大伯,您好,我们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现在做一个暑期的调研,问您点关于咱们农村用网的问题?”大伯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也不懂。”我们小组成员计晴晴说:“没事,都是很简单的问题。”这时,大伯稍微放了心,说:“那问吧。”这样的对话不知要重复上演多少遍,我们调研的对象范围涵盖很广,每调查一个人,我们都会根据这个人的特点进行询问,并努力寻找彼此的共同语言,以求被调查对象的信任和积极配合。比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来到一个集市上,想要调查一位卖猪肉的大叔,我们首先上前去询问猪肉的价格,然后和大叔聊起猪肉的市场行情,聊着聊着,就得到了大叔的好感,后来大叔不仅帮我们完成了一份问卷,还主动请身边的摊贩帮助我们。寻求与被调查者之间共同的语言,是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能够顺利完成如此多访谈问卷的重要法宝。
实践,成于彼此的鼓励
在访谈调查过程中,我们分为两小组:第一小组由团队负责人吕薇带队,由成员彭美、周思文、王思敏、黄涛组成;第二小组由成员李盼盼带队,由成员计晴晴、张培培、王子豪组成。首先,两小组成员一起来到了位于阜新市的大岗岗村、赵家沟村和七家子村。结束在阜新的调研后,两小组分赴辽宁其他市的乡村地区进行调研:第一小组首先前往沈阳市的大汉屯村、前营子村和范屯村,然后又到了本溪市的程家村、下马塘村和南芬村,最后去了辽阳市的兴隆村、礼备村和五间村。第二小组首先来到朝阳市的北四家村、南四家村和东营子村,然后又到了锦州市的于坨子村、老泡子村和段家村,最后去了锦州市北镇县的赖公村,陈屯村和沙岗子村。两小组在分工的同时又彼此协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不忘了彼此交流经验。同时,分组的形式又能很好地激励两小组互相竞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践的效率,加快了实践的进程。正是因为彼此的鼓励,我们拥有了前行的力量。
实践,终于前行的感悟
我们发现因为调研地点为农村地区,而近来又因为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潮致使我们调研的时候很多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而二者又都不能很好地协助我们完成采访。同时,为了协调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结构,需要尽量平衡被调查者的人群分布,这就更加大了调研的难度。但是面临挑战,小组成员并没有畏惧,而是聚在一起想办法,最终大家想到了去集市、村委会、小卖部等方法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此次社会实践对小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一个重新发现自己和再次认识社会的好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一起去面对种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使自己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暑期社会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第二课堂供我们学习教科书外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大家对于农村网络使用情况这一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全面的了解,提高了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增强了发展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互联网下一个“春天”在农村,农村的下一个“春天”也必将依赖互联网。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使这美丽的“春天”早日到来,那一刻,我们共同期待。

乡网先锋队在学校雄鹰广场合影

乡网先锋队在赵家沟村村委会前合影

乡网先锋队在大岗岗村一位老人家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