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吧,青春】(十九):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
——电控学院“温暖老人心团队”通讯
如果暮日夕阳唯有独自观赏,我们愿采撷下余晖中那明亮的双眸与温暖的笑意。
如果午后品茗无人细述恬然心境,我们愿成为与您悠然而乐的“渊明一族”。
倘若雁自归巢惹得人触景生情暗生忧感,记得我们都是您还未长大的孩子。
别担心,我们与您同在。
——题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7月20日上午,关于“兴城养老问题调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电控学院“温暖老人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李玉波任指导老师,7月22日,李玉波老师和学生负责人康迪对所要调查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其大力支持。7月24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正式开始。
关注老人,走进乡村
7月24日,团队成员开始对四家村和东八里等村庄老人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老人们积极配合,接受采访。经过几天的走访与调查,了解到这些村庄不算富裕,老人的生活水平一般,医疗保障问题有待提高,譬如异地医疗报销、平时的药物开销无法得到报销、报销比例较低、报销程序繁琐等问题。报销方面还存在“排号”的问题。
农村老年人除了料理日常事务,还要应付繁重的田间劳作。土地是唯一的经济来源。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没有工资收入,依靠着土地农作物的收成养活自己。采访中,他们说到:“现在的生活我们很知足,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国家的政策也很好,就是希望能帮儿女做点什么,让他们的生活好点,以后更老了动弹不了就得指望他们了。”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口较多,子女常年在外地的留守老人需要这个社会更多的关注。
关注老人,走进小区
随后的几天中,团队分组走进美星花园和温馨家园这两个小区。对小区老人情况进行大体了解。居住在小区的老人普遍生活条件较好,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小区内有许多空巢老人,儿女在外,长时间不见面,他们表示生活上的满足安慰不到内心的孤独,希望得到子女在精神上的关心和照顾。有位老人说道:“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与儿女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队员们安慰老人:“现在‘常回家看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想必在您们的儿女们在忙碌的同时,一定会逾越这份思念的距离,回家看望您们的。”这对老夫妇沉重的点点头,不再言语。对老年人来说,物质条件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充实的精神生活。
关注老人,走进敬老院
团队最后的拜访地点是兴城市城区中心敬老院,通过聊天谈话形式对老人们的情况进行了解,老人中有的孤身一人没有儿女,有的儿女在外地没人照顾,有的因为孤单,想与老朋友一起享受生活。其中有一位老人,她没有子女和老伴,身患糖尿病,在敬老院每月只有20元补助,治病的钱都是向亲戚借的,近期使用的药物也是院长给她买的。当询问她对养老政策的意见时,她微笑着说:“很满意,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我也不能来到敬老院,这比原来好多了。”随着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老人的生活也在不断提高。
调查中还有一位老人,她已经80多岁了且患有耳聋,谈话中她说:“我年纪大了,到孩子家只会给他们添麻烦,在这有很多老朋友,挺好,就是希望他们多来看我。”父母的深情,所需要的不过是儿女的关心。团队来到敬老院不仅仅做了调查,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更给老人带去欢声笑语,温暖老人的心。
通过与老人的交谈,团队里每个人都受益匪浅,老人们对生活乐观的态度打动了每个成员的心。老人不是累赘,而是曾为下一代奋力打拼铺垫儿女成长之路的垫脚石。他们蓄一生之力只希望孩子成人成才。这次活动中,每个人感受到的是老人最真挚的感情,而在老人眼里,他们将团队中每个人当成自己的孩子,谈话聊天,将心比心。
此次活动调查中,同学们通过网络、向地方相关人员咨询、询问当地居民等方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计划,保证了调查的全面性。在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中年一代因工作无暇顾及父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义务担起这份社会责任,继续发扬关爱老人这个绵延千年的传统美德。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和温暖。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希望老人们老有所乐,享受生活的美好。而“温暖老人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直在路上,聆听您的心声,解决您的烦恼,给您带来温暖。

团队出发前合影

走访乡村

走访小区

走访敬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