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是一代又一代辽宁工大人治学厉行的精神源泉,而今在工程管理11-1班李文奇的身上,我们见证了新时期工大人践行“太阳石精神”的真实写照。
他学习刻苦,获得孙越崎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成为家常便饭;他热心事业,先后担任我校数学建模协会负责人、院团委主要学生干部等职务,是国家注册志愿者,国家二级裁判员;他全面发展,曾荣获校十佳科技学术标兵、葫芦岛市十佳大学生、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加诸在他身上的荣誉数不胜数。如今,李文奇已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稳健如松、坚韧如松、高志如松,葫芦岛校区全能“大神”李文奇,用他永不止息的脚步和清晰明朗的人生设计,展现了他如青松一般的生命活力。
树大根深,钻劲使然
提起李文奇,基础教学部刘涛老师至今还有些印象。“李文奇的数学成绩应该是110分,那年附加题不简单,他都做对了。”在与数学相关的课程中,高数上、高数下、线性代数、运筹学,李文奇都是100分,唯一稍有遗憾的概率也得了96分。被问及有什么秘诀时,李文奇说:“一是有兴趣,二是有钻劲。”
优异的数学成绩为李文奇之后的竞赛经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初入大学的好奇里时,李文奇就已经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了规划。他通过上网查询、咨询老师、学长,整理出了一份有分量又适合大学生参加的竞赛列表,并根据自己的数学优势选择了数学建模竞赛。当时,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李文奇知道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充分,他回忆说:“我一有时间就去听关于数学建模的讲座和培训,也是指导老师和有经验的学长身边的常客。”不仅如此,大一的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学校数学建模实验室里,自学了常用的数学模型、计算机算法、Matlab软件应用以及论文写作方法。正是这份“钻”劲,使他先后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三等奖,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任尔风来,我自坚韧
李文奇来自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父母年岁已高,哥哥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只能靠打点零工来维持生计,每月微薄的家庭收入,不仅要赡养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还要供一个大学生上学。为了给家中减轻负担,李文奇当过家教、发过传单。提起假期在辅导学校做兼职的日子,他说:“当时每天都要讲上8个小时的课,晚上回来还要备课,常常要忙到深夜。”
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倒李文奇,反而使他更加坚韧,李文奇称之为“耐挫力”。队友们回忆说:“为了参加美赛建模在正月初五离开自己父母的时候,回到封校期里没有供暖、没有电、没有食堂开放的学校的时候,为了建立模型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的时候,‘奇哥’都会告诉我们要有‘耐挫力’。”
耐过寒冬,凌云春木
大三下半学期,李文奇以专业排名第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的优异条件获得推免资格,并以复试第14名的好成绩在来自全国的120名推免生中脱颖而出,成功保研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专业。有着清晰明朗的人生设计的他这样解释跨考土木专业的原因:“这样既有了管理学的思想又有了专业的技术,研究与实干相结合,综合发展会有更多的收获。”
即使已经保研成功,李文奇也没有停下他的脚步。近期,他不仅参与了专业与建筑行业内一个著名企业的合作教育项目,还参加了一个建筑设计专业比赛。同组成员,来自工程管理11-4班的杨胜光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文奇是我们团队的主心骨,当时已经是大四上学期了,这个比赛我们也没有尝试过,本来是不想参加的,但是文奇用他的热情和钻研精神打动了我们。他积极性特别高,每天早上都要督促我们起床,去实验室开门。他用四个月的时间自学了十几种软件,并力求学的明白,有时候老师比较忙,他就为我们讲解那些有疑问的地方。”
若木则为松,松寒不改容。李文奇这株山间青松,用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钻”劲,用他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用他迎寒冒暑立山岗的付出,换得四季葱茏傲碧苍的繁盛。他以清晰明朗的人生设计为枝,以永不止息的脚步为叶,奋力生长,向着天空进发。

参加全国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带领新入党同学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