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返 回 
2014社会实践正前方(三十四)心系阜新棚户改造,筑起温暖心灵之巢
发布时间:2014-08-30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校团委/公法团委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大对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的关注与投入力度,现已有大批集中连片的棚户区改造完成。大批棚户改造区居民住上了改造后的新房,棚改区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针对于此,暑假期间,来自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社保12-1班的学生在指导教师院长王国辉教授的指导下及团队负责人刘欣慧的组织下,组建“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群众满意度调查小组”,开始了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群众满意度的调研。他们重点调查了阜新市米家、高德、城南等棚户改造区,为后期的问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团队成立不久,他们便开始了实践的整体设计工作,先后讨论、制定出实践的时间安排、具体分工及安全预案,还针对阜新市棚户区改造搜集了大量资料,并筛选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问卷。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及同学们的努力下,问卷顺利设计并试发完成。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实践正式开始。团队成员首先来到阜新市米家小区进行调查。通过小区居民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米家小区是阜新市最后一批棚户改造区,属于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的最新建成区。队员们进入小区后看到一栋居民楼下有几位大爷在下象棋,大家便走上前观看,不时得与他们攀谈。在与一位大爷闲聊的过程中,大家了解到米家小区存在房产证发放滞后、房屋质量不达标、施工效率低等几方面问题。

之后,团队成员走进阜新市高德小区。阜新市高德小区是阜新市比较老的棚户改造区,至今已有10余年历史,非常典型。走进高德小区,团队成员便按照计划开始对路边的小区居民展开调查。当他们对一位叔叔说明来意后,叔叔很高兴地带领大家参观他的家。一行人走进叔叔家后,明显感觉有点拥挤,这时叔叔连忙跟大家说道:“小区的房屋质量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房屋面积我们不太满意啊!我们一家三口,分房后房子连客厅、餐厅都没有,就因为我户口不在这,当时分房时给我们家的面积就比其他人家少,心里不是很平衡啊!”在调查的过程中,成员们发现由于高德小区是阜新市棚户区改造较老的小区,基础设施已非常完备,小区附近不仅有广场、公园等娱乐场所,还有医院、公安、市场、公交车站等各项便民基础设施,这大大提高了棚改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棚户区改造虽然使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逐渐产生的一些问题却影响了大家对新生活的满意度。在阜新市城南小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遇到一位修车的爷爷,恰巧也是棚户改造区的居民。团队成员樊佳兴问到:“爷爷,您对棚户区改造满意吗?”爷爷说:“基本满意吧,就是对物业不大满意。自从搬到这小区,我们物业费是月月交,可就没看到过物业有人打扫楼道卫生,垃圾倒是天天收。”爷爷还表示小区防盗设施有待改善,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通过调查,实践团队得到了大量的相关调查信息。从平房搬到楼房,从棚户区搬到新社区,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虽然还存在种种问题,但相信都能得到解决。在炎炎夏日中,队员们不喊苦、不喊累,问卷没发完,大家顶着烈日也要坚持发完,团队中还有一名成员因此中暑,但种种困难都没有阻碍到队员们前进的脚步。现场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开始分析整理调查资料,考虑到大家无法聚集到一起进行工作,热情也较之前有所下降,队长刘欣慧提出进行分组统计,之后的工作则留到总结阶段。就这样,大家得到任务后,做到合理分配时间,整理资料,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了任务。最后,团队成员进行了最后总结,并顺利完成了实践报告的撰写。

为期四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今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次实践中,队员们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充分结合,使得大学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队员们还在实践中展现、提高了自身意志力与团队精神,这些将是队员们今后大学学习中的宝贵财富,相信队员们今后的大学生活会越来越精彩!

实践团队出征仪式

实践团队在高德小区进行调查

实践团队在城南小区进行调查

实践团队了解实践地具体情况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