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返 回 
2014社会实践正前方(二十一)访关山文化,建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14-08-05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校团委/建工团委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筑梦青春为祖国勤学修德,建功立业以实践明辨笃实。建筑工程学院“访关山文化,建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团委书记卢嘉鑫老师、土木工程专业王锦力博士的共同指导下,围绕“调研‘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并结合实际,立足专业,开展了“访关山文化,建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阜新市、县级多家媒体全程参与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充分准备,为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访关山文化,建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由两位指导教师和十二名来自学院两个年级、四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7月24日,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学习,了解关山旗敖包文化的相关资料,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的调研问卷和规划进行解读,为实践活动的调研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两位指导教师从实践的主题、内容和成果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和部署。校团委书记周志强也为团队送上了嘱托和祝福,并与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7月25号,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季贵斌参加了团队的出征仪式,为团队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三个希望和三个要求:希望注重学习、时效和成果;要求注意安全、宣传和形象。在大家的希冀下,实践团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走进乡村,深入基层,服务社会。

二、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与村镇领导共话美丽乡村建设

7月25日早,“访关山文化,建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乘车到达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在镇政府驻地,全体成员与大巴镇齐镇长、谢镇长和县广电局马局长团团围坐,畅谈“访关山文化,建美丽乡村”实践专题。

座谈中,齐镇长的一席话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大巴镇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一北京,二大巴’是我对大巴镇最深的感情体现,希望青年大学生们能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巴镇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结合专业所学为大巴镇的乡村规划和研究做出贡献”座谈会后,实践团队负责人和镇领导隆重地举行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签约仪式,实践基地的牌匾悬挂在镇政府门口,校镇成为“一家人”青年学生们开始承担共建大巴镇美丽乡村,弘扬和发展敖包传统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在浓浓的乡土氛围中,缩短成长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实现自身价值。

三、调研特色产业基地,与全国劳模共话美丽乡村远景规划

在车新村喜日果树种植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团队成员很荣幸的全国劳动模范、大巴镇车新村党支部书记白金山进行座谈。白书记为团队成员讲述了敖包文化产业的建设与未来规划,并带领该团队参观寒富苹果园、冰葡萄园和蒙古贞文化一条街,也为团队留了一个“作业”,希望大学生能为车新村设计一款蒙古特色民房,团队成员打算在学校发起专项竞赛,结合老师的专业指导,为车新村上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四、深入专题调研,于实践中感悟乡村梦

全体队员按照预期规划和实地居民分布,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城镇规划建设、农村经济、垃圾处理和污废水处理等四个子专题部分。在家里、在地头、在自办商铺里,队员们与村民进行蒙、汉双语沟通,阐述此行的目的与意义,耐心地讲解问卷的内容,深入地了解村民真实的想法,详细地记录采访的内容,保证了调研的速度和质量。

在采访中,年近八旬的包大爷激动地说道:“感谢政府的扶持和帮助,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通过农村建设,我们村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产业,让更多的人有了工作,收入得到了大步提高,与此同时,政府帮助村里修路和安装净水器,改善村民的生活。”

五、做专业的、敬业的志愿者,于灵秀关山展现太阳石精神

农历七月初二,蒙古族民众聚集到旗敖包前,举行一年一度隆重盛大的祭祀敖包关山文化节。团队承担此次关山文化节的礼仪和部分接待任务,通过前期艰苦的培训,四名蒙族女生在骄阳的照射下,仪态准确,始终保持标准微笑,将最美好的形象展现在民众面前。其余队员身穿蒙古袍,参与到文化节的敖包祭祀活动中,了解关山敖包以及蒙古族祭祀敖包的古老习俗,感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将青春风采和民俗文化事业紧密融合,彰显太阳石精神。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深入基层,体会美丽乡村建设,了解国家发展的重要平台。青年学生将自身的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发现新知,检验所学,锻炼意志,增长才干,真正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出征仪式

成员们参加培训及拟好的调研问卷

成员们与村镇领导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成员们与全国劳模共话美丽乡村远景规划

成员们深入专题调研,于实践中感悟乡村梦

成员们致力于做专业、敬业的志愿者,于灵秀关山展现太阳石精神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