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将中国梦、教育梦以及青春梦联系起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扶植义务教育”的号召,用青春服务农村教育事业,7月11日至25日,理学院组建的“百名大学生义务支教”团队,在全国43个省市区县开展了名为“大学生返乡在行动——教育梦托起中国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理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实践活动,在实践方案撰写、实践动员、实践地点选取、支教团队集体备课、教案形成、安全教育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指导。在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宝成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针对乡村教育存在的师资队伍缺乏、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传统、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广大农村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将中国梦、教育梦以及青春梦联系起来,开展本次实践活动,力争改善乡村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抑制等现状,以青春之名,从我做起,用教育梦托起中国梦。
“百名大学生义务支教”团队的社会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展开:
一、精心筹备,撰写方案
为了充分准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理学院专业特色和勤学服务社会的宗旨,使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6月27日至7月10日,团队成员在学院团委书记张雪老师的指导下及团队负责人生物工程12-1班杨果的带领下积极地查证资料,分组讨论,制定出一份具体的、大胆创新的、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的引导下,各项工作合理有序地展开,团队的前期建设、安全预案、出征仪式以及教学方案一应俱全。
二、问卷调研,分析现状
调研组制作的家长版与学生版《关于乡村学生补课情况的调查问卷》及《关于乡村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由团队成员向广大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发放,由问卷得出的结论使得团队成员对于了解乡村教育情况、瞄准授课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精准的把控,对于接下来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团队以张贴招生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家长说明来意并积极鼓励乡村孩子参加本次支教活动。
三、支教行动,引领价值
7月11日至25日,团队成员根据前期调研结果与预先制定好的支教计划,满怀热忱地踏上返乡支教之路。为积极响应“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战略决策,本次支教活动主要围绕文化课的讲解、艺术课的熏陶、励志影视作品鉴赏及心理咨询与辅导四个方面展开,特别是励志影视作品鉴赏及心理咨询与辅导环节,旨在改善农村孩子知识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引领积极的社会价值导向,明确铸魂追梦的正确航向。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长期高效性,团队成员又对学生们的学习理解情况进行了课后调研,针对学生与家长双重的调查问卷结果信息进行整合汇总,及时调整课程安排。
四、扶贫助农,功成收工
为进一步推进成员们与村民的交流,团队成员深入到农民身边,秉承“了解乡村、体味乡村、服务乡村”这一理念,在给学生们教授知识的同时,也会主动去帮助农民们完成一些农活,成员们的真诚与村民们的热情交相辉映,这种乡村生活对于支教大学生们来说,亲切而新鲜,不仅磨练了意志,也在实践中体味艰辛,感受快乐。
本次实践活动借助义务支教,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团队成员们用青春服务于农村教育事业,使成员们在农村教育事业上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不仅使支教团队员的能力得以锻炼,意志得以磨砺,更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净化,使参与支教的大学生在支教的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实现了自身价值。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只有抓好基层教育,才能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中坚力量。
最终,在全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实践任务圆满完成。问及队伍的收获,团队指导教师张雪老师这样说:“虽然他们的家乡,交通闭塞;他们的学校,偏僻落后。但我们深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理想正被风雨淋湿,我们能做的,就是回头扶他们一把,给他们一个温暖的肩膀。从此,他们便不会再彷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点燃希望,照亮一方。”

出征仪式

精确把控,团队成员正在认真研讨调查问卷

团队成员为孩子们播放励志视频

团队成员在发放调查问卷

以青春之名,返乡支教在行动

引领价值,为乡村学子铸魂追梦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