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返 回 
2014社会实践正前方(十一)探究改革转型路,安全学子躬行之
发布时间:2014-07-27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校团委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7月13日至7月20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改革观察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探访”团队在阜新市开展了201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伊始,学院团委书记高薇在会议室聆听了团队负责人安全12-3班贾晨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并对实践活动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高薇老师重点强调了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希望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以实践为平台,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会后,高薇老师一同参加了团队的出征仪式。

镜头一 认真准备,周全策划

7月13日,团队所有成员在致远楼126进行周密策划和准备,从每名队员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所有人都很期待这次社会实践。他们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围绕改革观察这个主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安全12-1班王福超提出了“去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想法,得到了队员们的一致认可。安全12-3班顾维,是校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宣讲团成员,对国家方针政策了解较深,他着重向队员们介绍了国家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方面的政策。安全12-3班贾晨、国宏旗、黄晨,安全12-1班张书莉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镜头二 深入实践第一线

7月14日上午,团队成员到达阜新市海州露天矿。它是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代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采煤工业的最高水平。但随着资源的枯竭,2005年5月30日破产关闭,遗留下一个严重威胁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世界最大人工废弃矿坑。阜新市党政领导充分利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遗迹,以此为核心打造集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科普实践、传统教育、工业忆旧、探险体验于一体的世界现代工业遗产旅游项目,激情演绎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美丽神话。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拿起自己手中的手机、相机全面记录了改革转型的发展历程,并深入交流了所见所想。

镜头三 改革政策我知道

7月15日,团队成员利用互联网,访问了阜新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网上便民服务窗口,深入了解了阜新市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转型政策。在阅读政策措施时,部分队员们出现了很多困惑,例如对于某些政策不了解等。队员顾维凭借清晰的思路和简洁的语言解答了其他队员的疑惑。通过顾维同学的解释,团队成员对相关政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镜头四 寻访新兴产业

7月17日,团队来到阜新玛瑙城,参观阜新新兴的玛瑙产业,并对玛瑙产业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在煤矿等资源枯竭以后,阜新发展了其他产业,玛瑙就是其中之一。阜新被称为“玉龙之乡”,玛瑙资源蕴藏量大,加工制造工艺发达。如今阜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玛瑙产品集散地。队员们来到玛瑙城,不仅看到了种类繁多、工艺精湛的玛瑙艺术品,也感受到了阜新新兴产业的独特实力。

7月18日,团队乘车来到了阜新塔子沟,探访风力发电基地。这里远离市区,风景优美,是阜新的旅游圣地。到达目的地后,漫山遍野矗立的风车立即吸引了团队所有成员的注意,如此大规模的发电基地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由于阜新煤炭资源枯竭,这里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享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因此用风力发电替代煤炭发电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阜新市政府下大力度,正着力打造“风电之都”。实地的探访,使每名团队成员对阜新风力发电的规模有了新的认识,也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新能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返程路上,队员们对于风力发电的讨论依旧不停。

一周的社会实践,转眼就结束了,队员们对阜新改革转型的成果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通过几天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增添了许多生活经验,也切身体会到国家的改革政策。尤其是在见证了阜新由原来单一的煤炭生产发展到如今多种产业的蓬勃发展后,队员们更加体会到阜新城市转型的成效。安全学子的改革转型探访之路仍在继续。

团队在雄鹰广场进行出征仪式

团队成员正在参观玛瑙城

团队成员在进行实地调研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