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气虽然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但却阻挡不了矿业学院“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寻访团”成员们的发现之旅。在矿业学院团委书记蒋思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奔赴铁岭、抚顺、鞍山、丹东、阜新五地,寻访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一、铁岭之行
7月11日上午,团队成员到达铁岭昌图后,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昌图城南的太阳山。“啥时候建起了这么多大风车啊?”,“这些大风车是利用风力来发电,建立风力发电站已有七年时间了。以前烧煤发电厂搞得天空总有黑烟,空气都不新鲜。现在好多了,风力发电不但节约资源,而且改善了环境!”望着眼前漫山遍野的大风车,伴随着老乡朴实的话语,矿加13-4班张谦望着远山,再抬头看看头顶的高压线,他被家乡的变化深深震撼了!
二、抚顺之行
7月13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了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煤矿,因为生产安全的原因,他们没能进入矿区,只获许在煤矿周边参观。虽然没能走进矿区,但成员们却被煤矿周边的绿化带惊呆了,原本以为煤矿开采会严重影响周围环境,但眼前的一切却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之后,他们又爬上了位于老虎矿后面的虎台山,山上植被茂密,还看得到野生动物的身影。“跟我刚记事时的样子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喜欢山上的风景,就是登山累得一身汗。”提及爬虎台山的经历,资勘13-2班魏权仍然记忆犹新。他更是由衷地感叹:“老虎台矿不仅让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也留住了这里的绿水青山啊!”
三、鞍山之行
7月15日,团队成员来到鞍山市建国路正义街进行走访。一位住在这条街长达40年之久的居民与成员们进行了热切的交流,老人欣喜地对他们说:“几年前,这里的房子还没有动迁,一到夏天就得遭罪啊,我们都不敢开窗户,到处是生炉子产生的煤灰。现在苦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再也不用生炉子取暖了,咱们也能吃上自来水、通上煤气了!”由于历史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近年来,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加大改造力度,解决了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还节约了土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团队成员苏子慕更是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生活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生活更幸福了。
四、丹东之行
7月17日,团队成员来到丹东市的一处五味子庄园。他们从周围的药农那里得知这里早在三十多年前大都是荒地,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泛种植五味子药材,建起了五味子庄园,村子里的生产链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成员们有幸亲自扮演了一回药农,他们跟着农民伯伯爬进药材地里采摘五味子。“这种植物的藤有点像葡萄藤,样子长得也像葡萄,但是每串上的果实要比葡萄多一些。”谈到采药材的经历,他们依旧印象深刻。
五、阜新之行
7月19日,团队成员来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资勘13-1班毛嗣淳作为土生土长的阜新人,他为海州露天矿的资源枯竭而备感惋惜,但这次的矿山公园之行却让所有成员对海州露天矿有了全新认识。在矿山公园,成员们不仅看到了过去采煤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和世界最大的人工废弃矿坑,还看到了山势逶迤、绿色葱葱的旅游风景。他们被阜新人民的智慧深深打动了,阜新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将海州露天矿建成集旅游、考察、科普于一体的工业遗产旅游地,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堪称典范!
五地寻访结束了,发现之旅带给矿业学院“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寻访团”成员们的不仅是对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深入了解,还有对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通过零距离的实地寻访,团队成员们更坚定了建设美丽辽宁的决心,他们愿将青春的热血洒遍辽宁这片沃土!

当地农民向团队成员介绍风车发电站
团队成员采访鞍山建国路正义街的老人

团队成员在药材地里采摘五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