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返 回 
2014社会实践正前方(六)农村垃圾处理理论政策宣讲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4-07-23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校团委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7月2日,电控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电力12-5班“绿风车”团队开展了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理论政策宣讲的实践活动。

在绿风车团队队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25人分为3个小组开始了针对四家村与邴家村的垃圾处理情况的问卷调查与街头采访。实践中队员们与村民面对面,一句“大爷,您好”拉开了话匣子,“在这生活这么多年您对四家村的环境变化,垃圾处理情况感觉怎么样啊?”“挺好啊,以前这里生活还没发展这么好,垃圾也少,现在生活条件都上来了,也有点变化……”虽是短暂的聊天,却也道出了他们对农村现状的描述和未来环境发展的期望。与其说这是采访与调查,不如说是一次与村民的深入交谈。团队成员不仅对当地的垃圾处理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后续的宣讲收集了素材。当天实践过后,团队成员针对自己的收获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详细地总结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准备工作中的漏洞,为第二天的实践活动查缺补漏。采访与调查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得到了关于宣讲的素材,而且也是对我们大学生胆量与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

绿风车传递绿意,倡导环保。7月3日,在指导教师闫孝姮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带着准备好的宣讲稿来到四家村进行了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的理论政策宣讲。

第一部分主要宣讲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现状的数据。数据具有真实性,鲜明性。例如:农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为0.86公斤即1.72斤,生活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63.28%;收集堆放的生活性垃圾以填埋方式处理的占57.03%;……通过数据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感受到垃圾对自己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真实存在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向大家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生活中你会看到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分类投放垃圾。“绿风车”成员针对这一现状进行的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大部分村民表示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他们准备做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宣讲,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了一次关于垃圾处理的小讲堂。然后再举一些垃圾分类处理取得成果的案例,让村民看见希望才有助于意识形成及行动改变。

第三部分是关于美丽中国的美好畅想。“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心底意识到这一观念,才会对我们的大家庭带来好的改变”这是宣讲中的一个观点。每一个大的愿望的实现都要从小众开始,“绿风车”向村民介绍了什么是中国梦,什么是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丽的乡村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中国”。而美丽乡村就是要靠村民们建立与维护,提升村民们的自豪感,参与感。

此次宣讲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并未采取以往大家熟知的宣讲模式,而是通过分组,有针对性的向少数人进行宣讲。这样受众小,接受效果更佳。“绿风车”团队成员还将奔赴各自家乡对多个省份的乡村进行该项目的调查与宣讲,将实践内容进行延伸和补充。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将对所有调查结果进行总结与数据分析,对今后的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提出宝贵建议。

垃圾虽小,积少成多总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实践的脚步并未终止,“绿风车”团队成员将会按照拟定的计划在规定的日期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暑期社会实践任务。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社会锻炼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团队成员将环保意识传达给村民,是一次观念转变的小小推动,也巩固和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更好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不是生产者,我们只是旋转着传递生活绿意的绿风车。”——倡导环保,宣讲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绿风车传递绿意,旋转着,旋转着……

团队成员与指导教师合影

团队负责人部署任务

队员发放调查问卷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