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是中国梦的宣传者,我们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宏伟中国梦”文化宣传队的负责人,材料12-4班的邓梦洁如是说。
7月11日,材料学院“宏伟中国梦”文化宣传社会实践团队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本次寻梦之旅,前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镇千佛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实践前,团队指导教师赵书颖和学院团委书记李松对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员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安全教育和实践动员,并针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团队成员还得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并受到村负责人郭书记的热情接待,村委会不仅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环境,还介绍了与村民沟通的技巧。
一开始走访千佛村时,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并且不愿意配合实践工作,成员们耐心地解释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等,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成员们还带着食材到住的地方包饺子,并且挨家挨户送去饺子,与村民分享劳动果实,此行使村民打消了顾虑,拉近了心灵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完成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调研,团队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该村的文化活动场所。成员们发现该村的公共文化设施配备齐全,有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党员教育室、各种健身器材、公共广播等。对于农村文化传播方面的问题,成员们深入村民家中,耐心地聊天询问。他们了解到,村里每天晚上都会有秧歌舞,每隔一段时间当地政府就会送电影下乡。“我们白天没事就下下棋、打打牌,每天晚上在村部都有扭秧歌的,可热闹了。”一位村民这样对成员说。“我是初中毕业,当过老师,我字写得很不错的,只是现在人老了,视力也大不如前了。”年过半百的老人填写调查问卷时骄傲地对成员们说,还在调查问卷上写出自己的名字。
实践期间,天公不作美,时而炎炎烈日,成员们都晒黑了一圈;时而倾盆大雨,成员们被淋得像落汤鸡,但是他们这时总会弯下腰紧紧抱着调查问卷,保证问卷不被雨水淋湿,然后继续挨家挨户进行调研。即使疲惫不堪,成员们也依旧坚持了下来。“尽管过程有点累,但我们都从中收获了很多,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有着朴实善良的特质,我也明白了不同的人群该如何去接触,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 团队成员成型12-4班于慧说。
成员们不是仅局限于文化的调研和宣传,而是积极参与到落实“中国梦”的行列中。“文化下乡”活动不仅给村里的孩子们赠送了图书、画册和文具用品,还与孩子们接触,带领孩子们寻找他们的梦想。“我想当船长”、“我想做医生”、“我想当老师”、“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爱我”……孩子们的梦想单纯而可贵。聊完梦想,团队成员们还教孩子们画自己的家,一幅幅画中体现了他们最天真的一面。“最让我鼻酸的是我带的那个小孩,她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今天是姐姐陪她来的。画画时,她在房子边上画了三个人,一脸天真地看着我,‘这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这个是我。’写名字时,她很认真地问我‘爸爸妈妈’几个字怎么写,她想把这些也写上。本来一天的心情很欢乐,可是看着她认真的表情却觉得好心疼。”团队成员材料13-2班杨袁超在返程的路上和成员分享自己的所得。爸爸妈妈,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孩子们最真诚的期盼。
历时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虽然后期的工作是材料整理和报告总结,但是“宏伟中国梦”社会实践团队仍然会继续宣传和弘扬有关“中国梦”的文化知识,将践行“中国梦”进行到底。
“中国梦”是由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的,只有大家的梦想实现了,中国梦的实现才不会遥远。团队成员通过实践将村民们的中国梦燃起,让他们懂得什么是“中国梦”,壮大了“中国梦”。成员们表示,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学好文化知识,如果有机会依然会走进农村、走进孩子;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