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筑梦中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由建筑学、建工、给排水、建环、涉工5个专业的42名学生组成。暑期,队员们赴省内14个本届全运会赛事承办城市,走遍133个赛事场馆,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锦州国际会展中心是队员们走访的第一个全运会赛事场馆。场馆的房顶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呈流线型,总体看来就好像盛开的花瓣,美轮美奂。大厅内正举行着锦州特产以及锦州房地产方面的展览。从一楼展厅上去二楼就是全运会拳击赛前训练场地及比赛的场所。位于会展中心三层的两个报告厅均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的数字会议系统、同声传译系统、灯光控制系统。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会展中心的建筑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它们的整体结构和建筑风格使队员们深深感受到科技发展对于建筑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
实践中,位于太子河畔的本溪市体育馆的“山鹰”造型和大连甘井子区体育中心的“三场两馆”为主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溪体育馆,队员们穿过占地6万平方米的外围体育广场,登上由3个并排横列的24米宽的石阶,才顺利步入了雄伟的场馆大厅。在甘井子体育馆,队员们在体育中心附近找寻制高点,通过俯瞰整个体育中心的设计使他们对场馆有了全方位的了解,随后,进入了游泳馆等水上项目的比赛场馆,工作人员为他们介绍了的场馆的设计理念及建筑施工形态。
每个场馆的外部结构和建筑材料都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处处体现新工艺新材料,大楼的“外衣”用的就是新型保温材料,防火、节能、环保等功能兼备,这也体现了建筑人对运动员以及观众生命安全的重视。玻璃悬挂、石材铺设等装饰也是全运会比赛场馆的一大特色。
参加此次专业实践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些场馆建的都很漂亮,也很有特色,回学校以后更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有机会也能参加一些体育场馆建筑的设计和建设。

学生们在走访各赛事场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