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导航系统(INS)作为一种自主式的导航系统,不受外界的干扰,隐蔽性好,但其大多价格昂贵且体积较大,极大地制约着其在测绘领域及其他民用领域中的应用。而GNSS/SINS组合导航系统可以弥补各系统单独导航的不足,提高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是最理想的组合方式之一,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为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测绘学院捷联惯导研究团队秉着对专业知识孜孜追求的态度,满怀对前沿知识热切好学的热情,在张亚男和赵桂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有关GNSS辅助中低精度SINS动基座对准方法的一系列学习和研究。
7月3日至7月6日,团队成员针对研究课题翻阅了关于捷联惯性导航的各类书籍。资料收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他们要进行的工作不单单是把书本上乃至网络的知识进行堆积,他们还要将其分类整理,以使自己能够更加充实快速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的活动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总结,他们了解到:中低精度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进行动态对准时,由于元件误差和基座的运动,使得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无法正确辨识地球自转角速率等重要信息,导致无法完成粗对准或粗对准的误差仍比较大,尤其是方位失准角误差,一般很难满足小角度的要求,传统的小失准角线性模型无法应用。因此,研究适合于中低成本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非线性误差模型是实现中低精度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对准的关键问题之一。
7月7日至7月9日,他们就目前国内外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对准的研究方法与指导教师张亚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团队深知这个道理,他们便亲自动手使用仪器,遇到问题就查找相关资料,及时解决问题,反复进行实践操作,以熟悉仪器的完整操作过程。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张老师和赵老师指导实践团队对现有的对准理论、算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成员们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获取了相关理论知识,为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团队成员一致表示:查阅资料、仪器的实际操作、对准理论的研究,随着整个实践过程逐步深入,更加深刻地理解了GNSS辅助中低精度SINS动基座对准技术,也极大的增强了大家对研究课题的兴趣,切实增强了专业素养。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为我们接触前沿的专业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此过程中,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这将成为我们今后学习与生活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团队队长张震在实践结束时总结道。
“在学习中获取知识,于实践中积累经验。”捷联惯导研究团队齐心协力,出色地完成了实践计划中的各项任务。此次实践是他们对科学知识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将激励他们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团队成员熟悉仪器
团队成员实际操作
张亚男老师指导团队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