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增长、生活进步主要是靠大气污染及资源过度开发换取而来,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已成为应对资源濒临枯竭、全球气候变暖的新型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已被认为是我国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改变旧的生活模式、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重要途径。为此,安全学院特别开展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创建和谐友好社会”的调研行动,旨在了解兴城居民和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趋势,以及他们的节能减排的意识和对节能减排的关注程度,并积极提倡实践低碳绿色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并从这些点滴做起。
6月20日—6月30日,安全学院“低碳环保团队”小组成员通过搜索网络、报刊、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并结合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理解,到安全学院实验室借了相关实验器材,为调研活动顺利进行做了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制作了《关于“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创建和谐友好社会”的调查问卷》。
团队队长刘永红于6月20号与兴城市环保局、兴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和兴城市环境监测局取得了联系。7月4日上午,6名队员早早来到了兴城市环境保护局,进一步了解兴城市环境、空气、水源等质量状况。虽然第一次去碰了壁,负责资料的工作人员出差了,但工作人员给了我们联系方式。第二天,经沟通之后队员再一次来到了兴城市环境保护局,并受到副站长张立松的热情接待。队员们拿到了近几年兴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指数、水质监测数据和城市噪声环境质量等资料,为我们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7月6日—7月14日,6名队员分成2组,在兴城市各个社区、街道中火热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兴城城镇居民,采取问卷形式深入了解兴城居民和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趋势,以及他们的节能减排的意识和对节能减排的关注程度。虽然一开始有些人持着怀疑态度,并不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但是在同学的耐心解说下,人们理解了行动的意义,也就愿意配合队员们,完成问卷的填写,这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虽然这次实践行动正值酷暑烈日,但是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不深入调查就拿不到第一手资料,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回到学校后我们将会仔细总结回收的调查问卷,找到我们要的信息,为兴城的低碳生活提供帮助。”队员们如是说。
7月15日—7月16日,团队六人到安全学院实验楼做了关于CO、NO2、SO2、噪声、粉尘粒度及密度等的实验,通过记录相关的数据、分析数据并绘制表格、绘制变化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7月16日下午,全体队员返回学校,整理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并对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做出详细的对比分析,结合实验结论,得出真实结果。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每一位队员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投入到每一阶段的活动中,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出色完成任务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能在一定范围内宣传积极有效的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提出在创建友好型社会背景下中小城镇居民低碳生活方式的相应对策,而且使团队成员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的不光是严格要求自己,更是要把这种低碳环保精神发扬光大,让每个身边的人都肩负节约环保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去更好的理解国家采取推动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的政策措施,领会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创建两型社会的积极影响。作为大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我们更要了解国家的政策与现状,要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成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团队成员对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团队成员在兴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和兴城市环境监测局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