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中国梦是努力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的亿万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而公交事业的发展与我们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交事业的发展广受关注。针对这个热点问题,校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公交事业小团队”对阜新市市民进行了关于对阜新公交系统满意程度以及公交车让座情况的调查。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公交事业小团队”校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0日成立,7月10日结束调查,社会实践为期3周。来自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行政12-2班的9名队员在指导教师学院行政管理系王洪涛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在团队队长行政12-2班廉美含的组织下,顺利地完成了暑期实践活动。重点调查了阜新市一环、二环、三环、8路等公交线路,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
摘自“公交事业小团队”工作日志:
6月20日:团队负责人与指导教师王洪涛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项目以及小组成员名单。
6月21日:小组成员召开会议,收集国内外城市公交改革发展相关资料和阜新城市发展规划资料,打好理论基础,并共同设定调查问卷,且由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修改。
6月22日:装订调查问卷500份,召开会议,布置任务,制定调查方案,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6月23日至25日:团队队员对阜新市二环线路进行调查。
6月26日至27日:队员乘坐阜新市8路汽车,在公交车上向乘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了解。
6月28日:进行小组会议,小组成员提出实践过程中多个问题。首先,乘坐公交车发放问卷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被调查者着急下车的情况,若追问不仅影响被调查者的心情,也影响问卷结果的真实度。第二,由于阜新市出租车票价便宜,发现大部分阜新市市民不乘坐公交车。第三,部分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低,不识字,无法填答问卷。针对这些问题,小组成员进行了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提出应在人员聚集的地方,例如商场、公园等地进行调查,不能只是局限于在公交车上。而遇到不识字的被调查者,队员们一项一项地读给他们听,让他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6月29日至7月1日:队员于阜新市人民公园对游客进行关于阜新市公交满意程度的调查以及对公交车让座的看法调查。
7月2日至7月4日:队员于阜新市千盛、新玛特等地对店内顾客、店员就自己经常乘坐线路的公交车进行问卷调查。
7月5日至7月6日:整理问卷,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7月7日:在校召开小组研讨会议。小组成员逐一发言,说出自己的实践心得和感想。
7月8日至9日:通过QQ群召开小组网络会议,探讨阜新市公交系统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7月10日:指导教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总结,向大家提出要写好实践报告与心得,并且利用这个假期,借助本次调查的数据与结果,努力公开发表论文。
在为期3周的社会实践中,“公交事业小团队”的队员本着对数据结果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任务。正逢考试周,队员们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老师的指导、市民的支持、队员们的辛勤付出中,“公交事业小团队”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目前,经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已得到初步结论。
“公交事业小团队”负责人廉美含在讨论时总结道:“本次实践活动,咱们着重研究的是阜新公交系统的发展状况,同时咱们也关注了在公交车上所表现的思想道德情况。然后,通过对公交车上让座情况的深入调查,了解市民让座、不让座的心理,对政府、市民、公交车公司提出有效建议,而且还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
本次社会实践对个人而言,不仅提高了队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提高了队员的实践能力,加强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队员所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如若被相关部门和单位采纳,可以为阜新市市民更好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

团队成员在新玛特对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团队成员在QQ群上进行研讨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