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露天煤矿作为我国最大的露天煤矿,被誉为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很多人都是首先知道海州露天煤矿进而了解阜新的。1954年以“阜新露天煤矿”为标题的B-2邮票,1960年以阜新露天煤矿电镐为图案的1960年版伍元人民币,中华世纪坛镌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300米甬道的石壁,也将海州露天煤矿的诞生日刻写其中。阜新早已成为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光辉缩影。所有这些不可多得天然符号载体都成为了我们探索其历史渊源的不竭动力。2013年6月8日早9点,应用技术学院阜新矿山公园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来到了距市中心3公里处的阜新露天矿,来揭开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的海州露天矿的神秘面纱。阜新矿山公园实践团队的成员将结合专业知识,深入了解阜新露天矿的地质地貌情况,更重要的是感受阜新人文历史的独特魅力。
海州露天煤矿矿场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4华里,垂直深度300多米,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有28个界平盘和8个作业平盘,平盘边缘裸露断面清晰地显示地质结构特点,恢弘的尺度如纳斯卡地画的大地艺术,给人以巨大的心理震撼,为实习提供大大的便利。首先,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位于公园内部的蒸汽机车、煤矿遗址上斑驳的铁轨、废弃的电镐,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高大的纪念碑见证了“海州矿精神永存”的辉煌历史,同学们站在瞭望台上将“亚洲最大露天矿”尽收眼底。而后同学们沿着修好的台阶走进那神秘的海州矿,有的同学认真地观察出露于地表的岩石,细究其各种特征并记录下来;有的去观察岩石的断层变化,画出其大致的素描图;有的则用相机记录下各种奇特的岩石、坑提形态等。这种裸露的废墟岩石与深埋地下的废弃矿井岩石完全不同,它是可直接触摸可直接感受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对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非常有利。最后,同学们聚集在一起根据自己整理的资料成果做了汇报并交流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也在这拥有工业历史意义的海州矿前合影留念。
本次社会活动同学们不仅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之中,而且还能了解到阜新煤矿的辉煌历史,体会阜新独特的人文历史魅力,相信这次实践中学到丰富的经验定会为同学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团队成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