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校副校长张佐刚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就高校质量报告如何“晒”家底畅谈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编制质量报告首先必须明确向谁报告。应该说,质量报告就是让高校向政府、向社会、向同行、向校内师生报告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要让政府看到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要让社会了解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要让同行知道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要让校内师生明确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努力方向。”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张佐刚说。
按照教育部对“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有关要求,辽宁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精心编制了省内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基本内容,共包括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学习效果、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色、需要解决的问题等7项内容。此外,还设计了25项支撑数据。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什么要报告这些内容?张佐刚介绍说,因为这7项内容是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基本情况。既可以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性,既能展现学校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同时又能够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张佐刚介绍说,这其实是3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也就是前5项内容,基本可以将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表述出来;第二层面也就是第六项内容,主要是介绍学校的特色,用来表述“我是我,而非你”;第三层面也就是第七项内容,是用来分析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的。“第一部分就是客观描述你的身体状态;第二部分就是要说明与其他人相比,你的特别之处或者优势;第三部分就是要指出你的身体存在什么问题,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张佐刚说。
为了增加科学性和可信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组的专家们,精心选择数据支撑各项内容。
“以第一项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为例,这部分通过描述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占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让人们对各校的本科教育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对其声望有个总体印象。我们选择用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等数据来支撑。”张佐刚说。
而第二项师资与教学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建设情况,生师比、本科生的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这些内容大多可以量化,所以用教师数量及结构、生师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等数据来支撑,可以获得更直观的效果。
“第三项教学建设与改革和第四项质量保障体系,揭示的是教学过程中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情况以及质量控制手段。这是要向公众说明学校教学过程,学校是如何开展教学的,如何培养人才的,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这部分主要通过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等数据来展现。”张佐刚说。
据了解,第五项内容呈现的是学生学习效果。主要用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应届本科生就业率、毕业生成就等数据来支撑。
第六项内容是总结学校的特色和经验。“如果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质量就会被‘模块化’。而如果有特色,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也会因为其特色而变得有所不同。比如,同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特色是航空机械,沈阳化工大学的特色是化工机械,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特色却是矿山机械。”张佐刚说。
第七项内容是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建议,这也是编制、发布质量报告的目的之一。“发布质量报告不仅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也是查找问题、持续改进的过程。无论是展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色,还是查找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都是为了让高校扬长避短。”张佐刚说。
张佐刚认为,目前质量报告的基本内容设计还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它是在对教学质量概念科学理解、对人才培养规律和教学过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质量报告围绕教学过程,选择了能够反映教学质量的核心数据作为支撑,这样就对高校加强本科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公众来说,目前的质量报告不仅容易接受,且易读懂;对同行来说,它也是能够看得清其本质和内涵的。”
据了解,为增加质量报告的可读性,辽宁省教育厅要求各校质量报告字数不超过1.5万字,而且要用“数字”说话。
此外,在25项支撑数据中,前22个是必须公布的。目前辽宁省教育厅发布的57所高校的质量报告都至少包含了22组支撑数据。统一的数据使各高校本科教学实力一目了然,对比十分方便,也给考生填报志愿、社会了解学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总体而言,与社会上的大学排行榜相比,由官方组织编制并发布的质量报告更具公信力。”张佐刚建议考生家长多关注高校的质量报告,“因为质量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包括支撑数据,首先是客观、真实的,哪个学校都不会冒毁诚信之险来造假;其次是比较全面的,22个支撑数据都是‘必答题’,学校是回避不了的;再其次是可问责的,政府可对学校应该做到而未做到的内容进行问责,而社会上的大学排行榜就不具备这三个要素。”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3-06/06/content_96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