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竞争与压力无所不在,如何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让他们人尽其才,过有效率的生活,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个体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过着相对单调的校园生活,缺乏社会生活和实践经验,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经济上不能独立,就业困惑以及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使得他们的内心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国际名校在学生心理干预上各有高招。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世界名校——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说:“大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像耐心的牧羊人一样进行引导。”尽管我国对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葫芦岛校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是持续的。据对校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入学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恋爱心理问题、网络成瘾等。但出现这些问题时,如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广泛的关注,将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保证每一个走入葫芦岛校区的大学生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合格人才,校区坚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以“阳光心灵 和谐校园 美丽人生”为主题的特色校园心理文化,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增强预防和克服心理问题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提高了大学生心理素质。
一、全方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心理网站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专业知识。每年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测评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健全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机制,针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逐一访谈,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校区及各学院依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适时开展危机干预工作,加强危机预防意识与工作技能。
坚持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每年度都充分利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论文征集、心理剧大赛、心理影片赏析、心理沙龙、心理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打造校园特色心理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全方位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大学生撑起一片美丽天空。校区各级心理健康联络员积极拓展工作途径,通过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校区成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以满足同学心理咨询的多角度需求。校区不断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多次组织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学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心理工作坊、工作经验交流等活动,并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所有心理咨询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充满真诚与尊重,既引导教育,又与学生感同身受。
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骨干的作用。加强对校院两级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委员会的指导,重视发挥班集体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校区倡导每一位教师在专业范畴内“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更要求教师首先成为一个心理疏导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才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使学生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校区及各二级学院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超级挑战赛、模特大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赛、主持人大赛以及全省和全国的各级各类科技学术竞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敢于超越、不断挑战的风气和氛围。校区的各种社团活动充满新意,这样即使一个学生在遭遇心理挫败的时候,也会在社会活动中找到平衡,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挥个性特征,改善适应能力。
采访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这样跟记者说:“有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注与支持,有了各学院创造性地工作,有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支敬业的团队,校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逐渐建立了“课堂教学、心理活动、文化建设、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调研”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体系。近两年来,校区辅导员组织完成了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两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每年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心理普查,通过筛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访谈,每年访谈200余人次,每年接待预约访谈和心理咨询300余人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相信,葫芦岛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关注下,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会给大学生们一双隐形的翅膀,不仅让他们在大学阶段健康成长,更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