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返 回 
大学生科研训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植沃土
发布时间:2010-09-16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理学院团委 发布人:孙宝成

2010年初,理学院正式被确定为校团委开展本科生科技竞赛与科研训练工作的试点单位,开始在2008级部分本科专业中全面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理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科技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科研创新实践作为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院领导多次过问学生科技学术工作,给予许多具体的指导和经费支持,各相关部门也给予本科生科技竞赛与科研训练工作大力支持,投入了极大精力和热情。正是全院上下的共同推动,才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其实,早在这项工作实施前,理学院就开始通过推进学院“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建设,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要求的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并逐步建立起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科研能力训练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效平台。

参加科研训练,使我更加清晰“自己”

聂简琪是理学院08级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他说自己是科研训练活动的受益者之一。在刚刚结束的第三个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市售调味品中总氮的凯氏定氮法测试”中,他作为研究人员之一经历了整个训练过程,他说:“在项目训练过程中,让我接触到很多平时实验室里根本看不到的引流设备和接触不到的先进试剂药品甚至连非转基因大豆原料都未用过,平常做实验总是跟着老师的演示,一步步的跟着做,没什么难度,也没有感觉书本上的东西是怎样与操作实验结合起来的,而现在需要靠自己凭借课堂上老师讲的化学分析原理等知识,尝试着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操作和研究,这真的需要我去思考,起初常会遇到问题,还好有指导老师协助,最终真的把这个项目做出来了,那种感觉是很奇妙的,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聂简琪评价自己刚入大学时,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特长,校内活动基本与他无关,科技创新更是高不可攀。但是,通过参加科研训练和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大学生活,他下决心:“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于是,他开始尝试参加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科技论文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第一次参加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没想到竟然作为参与者被选中了;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没想到也获得了奖项。经历了多个“没想到”之后,他渐渐领会:“其实以前的自己只是从未尝试甚至不敢想象自己的这些都会变成现实,参与了,一切皆有可能。”

王云姿是理学院08级生物专业的学生,她在植物标本采集及鉴定训练项目的记录手册中,曾这样写到:“在整个活动中,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细节决定成败。那是我们刚开始做标本甄别的时候,由于我们是几组同学共用一台紫外分光光度仪,所以波长就是随着做不同的实验在变动,当时我在配好溶液后去测吸光度值,忘了调节波长,导致我的实验数值与理论相差甚远,刚进实验室,很多仪器都不会使用,那也是我第一次使用分光光度计,于是我怀疑是我溶液配错了,就重配了一遍再去测结果和第一次的情况一样,当时老师也不在场,我只有拿着资料和同伴讨论着,我们一条一条的去琢磨每一个研究步骤,结果才发现是在波长那出了问题,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步骤,让我将实验重做了一次,不仅是浪费了实验材料还花了很多时间。通过这次的实验,让我觉得细心、仔细与一件事的成功甚至是一生的成功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回头想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多少的不起眼,有多少的细节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我们却无暇顾及。而往往是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决定了是否成功,只有那些细心的人,注意到细节的人才最终获得了成功。”

“科研训练”:大家心中对他的理解与体会

一位学生说“经过这几次的科研训练,我觉得使我们的寝室更加的和谐,一直以来我就认为,能够在一起为了同一件事去努力,去奋斗,这段经历是最能够加深友谊的东西,大家心往一处想的感觉是最好的,其实最后的结果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大家收获的多。同时,大家通过那个活动,认真学习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预算啊!市场的调研、分析啊!实验过程设计,还有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等等!” 还有就是这些活动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学然后知不足”了。我不仅掌握了各种现代表面生化检测仪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

刚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多同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仅凭着兴趣和激情,慢慢的发现对于搞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辛勤付出的过程,是一个培养耐心细致的过程,是一个考验恒心毅力的过程。随着训练的进行他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知识理论掌握的浅显,科研素质的单薄,吃苦精神的缺失,但是面临重重地困难指导教师们总是谆谆善诱,和蔼可亲地教导,同学们改善自身的本领逐渐在提高。他们更多的是对团队的感谢和指导老师的敬爱。

理学院团委老师认为科研训练更注重强调过程,强调本科生的独立自主性,发挥本科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不是以科研成果为唯一诉求。理学院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了可以让学生敢想(兴趣申报、自主选项、师生探索),能做(经费支持、条件保证),会做(导师指导、注重过程、协作精神),会说(申报演讲、中期演讲、结题演讲),会写(申请报告、月份报告、结题报告、科研论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科技实践,能使创新活动出“成效”

自学院开始实施科研训练计划以来,同学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学院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将科技创新工作融入到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当中,在科研实践中,提倡学生通过创新性行动计划提前进入科研,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逐步形成了“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科技文化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敢想、敢说、敢做。逐步形成了“3+2+1”培养格局,具体解释一下就是科研过程中所需的研究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以及领导和沟通能力,即“三种能力”;实事求是和坚忍不拔的素质,即“两种素质”;为母校创造辉煌,为科学努力奋斗的理想,即“一种理想”。

近两年来,理学院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和创新实践项目中的参与率不断提高,学院大二年级以上的同学参与科研的人数比例已达到90%以上。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经常会听到理学院学生获奖的消息。据近三年的不完全统计,理学院学生参与完成教师科研课题6项,获得国家级资助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项,获国家专利8项,在国家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2项,在省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近40多项。同时,学生在中国大学生科技论文在线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达5篇以上。2009年学院有1项创新性项目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并得到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和科技司副司长的好评。在学校的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项目中,学院荣获2项国家市售调味品中总氮的测试---凯氏定氮法市售调味品中总氮的测试---凯氏定氮法市售调味品中总氮的测试---凯氏定氮法级优秀项目和2项校级优秀项目。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默默地阐释着他们的变化,参加科研训练活动使他们懂得了如何独立思考,懂得了彼此之间如何相互合作、理解、帮助、鼓励和包容,懂得了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们已经看到了远航的灯标。

市售调味品中总氮的测试---凯氏定氮法
植物标本采集及鉴定
氢氧化钠熔融法测定阜新细河污泥中全钾
酸溶-钼锑抗比色法研究阜新细河污泥中的全磷

阜新细河污泥中速效钾的AAS法测定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