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07级本科生穆凯、韩旭、李福承等6名同学在指导教师任瑞晨教授的带领下,奔赴阜新矿业集团八道壕煤矿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入煤矿洗选生产一线与工人同吃同住共同参加生产活动,完成了对重介质浅槽分选机技术检查和选煤厂生产大样的技术生产检查。实践期间,成员们发扬我校的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6名实践团队成员共取煤样100多袋(约两吨),样本分析实验数十次。
实践团队成员们从距离地面六米高的皮带走廊上取样,然后扛着重达几十斤的煤样徒步搬运到实验室。由于取样量大,成员们有时从早晨一直工作到晚九点,有一次取样时天降骤雨,为保证工作进度,同学们冒雨坚持取样搬运,手搬、肩扛,把样煤全部运入仓库,以至于每个人双手都磨出了茧、起了水泡。取样结束后,在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测煤密度级和含钙量的筛分浮沉实验,以及判定煤外卖标准的灰分实验和煤发热量实验。做实验时,成员们发现厂内还是使用人工方式计算月综合表,同学们就热情地教会工人使用Excel表格,工人们高兴地说:“现在的大学生就是厉害!”
实践期间,成员们头戴安全帽、身穿迷彩装,在机声轰鸣的一线车间与工人师傅们交流,亲眼目睹了常见的设备故障和造煤自动化过程,还观察了重介质浅槽分选机。成员们和公司领导及生产队长深入交谈,了解了矿厂的发展历史、运作程序和未来前景。通过这些,成员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实践知识,而且,更加明确和坚定了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52岁的任瑞晨教授为确保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和实践进度,每天都要往返于阜新、锦州两地,让同学们倍受感动。任教授意味深长地说:“这次实践活动对他们六个人而言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激励。对于资环学院的每一名学生来讲,没有去过矿上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结业。”
“矿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就是能吃苦,和其他学校的大学生不一样。”当听到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实践团队成员们都十分自豪。他们说,在校外社会实践时,我们每个人不仅代表学院,更代表学校,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所有的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让大家能看到我们学校的学生身上独有的“太阳石精神”。

实践团队成员在皮带走廊上取煤样

实践团队成员在搬运煤样

实践团队成员在整理原煤样本

实践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