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返 回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一)|井冈印记(一)开班立志寻足迹,旧址感悟砺担当
发布时间:2025-07-13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校团委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我校“思政+专业+实践”模式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我校组织开展了以“奋进青春新征程 实践担当展作为”为主题的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1104支实践团队,6000余名学生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我,以实际行动展现我校青年学子的良好风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学校特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专栏,用影像和文字材料展现报道辽工程青年学子的青春实践,履行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赓续红色血脉,校团委、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红途经纬实践团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课题为《革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构建与教学应用》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在庄严的开班仪式上,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实地寻访革命圣地、沉浸式感悟红色旧址,在井冈山这片革命热土上深刻体悟红色精神;充分发挥测绘学科专业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方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誓言。


缅怀先烈,致敬不朽英魂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环绕,烈士纪念碑高耸而立,庄严肃穆。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心敬献花篮,深深鞠躬。讲解员深情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热血澎湃的岁月仿佛重现眼前——无数青年英烈为民族解放献出生命,用热血诠释使命,用生命铸就担当。实践团成员们凝视纪念碑,动情说道:“站在这里,更懂了青春的价值,先辈用生命换来今天,我们必须以奋斗回报时代。”全体成员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铿锵有力的入团誓词回荡在陵园上空。


旧址寻根,感悟精神力量

实践团走进小井红军医院与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虽历经岁月沧桑,斑驳的墙体仍清晰可见,让人真切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在缺医少药困境中坚守的顽强;大井朱毛旧居里,油灯与手稿见证着革命先辈探索革命道路的智慧与坚韧。两处旧址,不同故事,却都彰显着“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与测绘人野外作业、精准丈量的执着,与我校“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高度契合。


感悟军魂,凝聚团队力量

在三湾改编实践课上,实践团成员参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学课。授课老师详细讲述了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针对部队组织松散、思想混乱等问题,进行整顿改编的全过程。从缩师为团、精简队伍,到“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再到建立民主治军制度,实行官兵平等 ,三湾改编完成了历史性的三大使命,铸就了人民军队的军魂,也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制度创新的探索以及对人民力量的尊重,让革命队伍在艰难困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部分学生感言

吴美娇

井冈山的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脉搏。烈士陵园的松柏间,静穆里藏着千钧重的信仰;小井的溪水旁,烈士们的坚守化作了潺潺回响;大井的茅坪里,仿佛仍能听见星火初燃的低语。三湾改编课上,“党指挥枪”的真理掷地有声,让那段绝境逢生的历程愈发清晰。井冈山的一草一木诉说着先辈英勇,每寸土地浸染先烈热血。先辈们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精神,如明灯照亮前路,激励我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

蔡椿晖

初到井冈山,聆听与目睹了诸多动人的井冈山故事。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在那短暂的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竟有48000余位英烈壮烈牺牲。他们将热血洒在这片红色热土,然而,仅有15744位烈士留下了姓名,其余众多英雄却长眠于青山之中,成为了无名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井冈山的英烈们,正是这样的英雄与先锋。他们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其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也必将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力量,引领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