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9月我校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组建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工作,紧密围绕“思想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习、红色文化教育、素质拓展锻练”四个部分开展系列培训内容,引导全体研支团志愿者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在矢志奉献中展现青年作为,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
学理论,提高政治觉悟。为进一步加强志愿者思想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责任意识,牢固理想信念,研支团全体成员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感悟信仰的力量,明确前进的方向。研支团全体成员线上参加了由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组织开展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网络培训班暨队长培训班,使得志愿者们对支教工作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祖国同向同行。全体成员牢牢把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悉心交流,并全部通过考核。

读经典,筑牢精神支柱。学校项目办组织研支团成员开展品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专题学习分享会,通过志愿者们每周领学与平时自学,共同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与大学生之间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动场景,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关怀以及对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通过读书分享,全体成员进一步坚定了政治信仰,提高了理想信念,丰富了文化底蕴。

担师责,严守师德底线。学校项目办邀请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副处长孙平教授为志愿者们作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孙平教授以“在筑梦铸魂的教书育人中自我提升”为主题,从志愿者们的自身发展、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支教教师自我职业规划以及教师的层次境界等多方面为志愿者们讲解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支教老师的工作与发展方向,立足教育教学根本的同时,要着眼于未来,要将自身发展融入祖国建设,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支教工作,与服务地的孩子们实现双向成就。

共聚力,加强团队协作。为进一步提高研支团成员凝聚力、战斗力,全体成员共同前往葫芦岛校区开展线下团队建设。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心理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姜喜双通过快速组建团队、建立共识、重整个人、共同完成任务和分析解决问题,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以及协助合作的重要性,营造了协作创新、同甘共苦的良好氛围。


护安全,练就真功夫。学校项目办邀请校医院负责同志为志愿者们开展急救技能专项培训。培训中,授课老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心肺复苏的概念,并详细讲解了心脏骤停病人如何判断呼吸、打开气道、清除异物、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操作步骤。通过本次培训加深了支教团全体成员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增强了支教团志愿者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有序的开展应急救援的能力,进一步筑牢了安全防线,有效提高了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对现场救护知识的认识,增强自我防范,现场救护和自我保护能力。


强本领,提升教学质量。研支团全体成员志愿者分别在阜新市中华路小学和兴城市南一小学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岗前教育教学培训实习。实习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学科骨干教师担任“一对一”指导老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班级管理等方面扎实开展培训,帮助研支团志愿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了支教老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坚定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提升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加快熟悉工作环境,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工作岗位、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初心,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研支团全体成员共同前往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和葫芦岛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讲解有效帮助志愿者们树立起正确的爱国观、荣辱观,培养志愿者们规矩意识,激励支教团成员立足自身岗位实际,守初心、知敬畏、固底线。

造品牌,树立良好形象。为全面培养研支团成员专项技能,结合支教实际情况及工作要求,学校项目办专职教师张裘同开展“如何规范使用微博、微信”专项培训。就社交媒体的规范使用、微信公众号编辑运营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从而帮助支教团更好的打造辽宁工大支教团志愿服务品牌,塑造研支团富有理想、清新阳光的良好形象。

肩使命,矢志接续奋斗。学校项目办组织开展研支团经验交流分享会。分享会上,我校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杜超等4名成员、第十届、十一届研支团全体成员共同参加经验交流分享。正在服务地开展支教助学工作的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王煜钏围绕课堂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多彩研学课堂、学生素质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对一年来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介绍。历届支教团学长学姐通过讲述他们的支教故事,分享支教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志愿者们对于支教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明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学校项目办深化思想引领,引导广大研支团志愿者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提升综合素养,在矢志奉献中展现青年作为。接下来,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将带着自己的所思所学奔赴服务地,立志成长为信仰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