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学校积极响应号召,组织了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充分展示了辽宁工大学子的责任担当与服务精神。
“环境19-1噪声监测小分队”的实践团队成员在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洋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15日至8月1日开展了以“守护城市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分别在阜新市、湖州市、大理市等城市进行城市噪声监测及对周围居民的调查走访活动。
近年来,噪声污染无声无息的闯入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有市民在烈士陵园附近跳广场舞,使烈士陵园长期遭受噪音污染,影响烈士陵园庄严、清静的纪念氛围。因此,实践团队成员制作、分发宣传手册,介绍噪音的危害,同时宣传保护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城市噪声是城市污染的一种,它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当噪声分贝过大时,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数据收集团队成员范铭洋、周珊、孟泽霖、徐千惠、邢晓凤、于小玉分别在阜新市、唐山市、湖州市、梧州市的城市道路通过抽样调查进行数据监测,并分别对该地早、中、晚的噪声影响进行了测试,取得平均值,本次试验采用手机软件噪声测试的方式进行监测,每次测试数据取30组,步行500米左右,以此保证数据的普遍性,测得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通过24小时噪声监测,发现昼间噪声都大于夜间,对于城市道路往往在早高峰(8:00-9:00)晚高峰(17:00-20:00)会出现最大值,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也最大。24小时监测结果夜间噪声值低于白天噪声值,而监测结果显示夜间噪声值在22:00-23:00出现最大值,这也符合一些城市道路白天大车限行,晚上大车增多,通过高速的大车会较多的事实。结合监测方案的要求、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噪声中的立面衰减、平面衰减、24小时噪声,可以发现监测结果与监测点位置、车流量、声环境关系较大。
采访调查团队成员赵阳菁、张凯迪、卢俊材、甘建平则进行居民对噪声满意度的调研,分别在大理市、阜新市、六盘水市、防城港市居民区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对不同行业的居民进行采访,重点了解大家苦恼的噪音类型及来源。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和必答命题,也是广大农民对美好家园迫切向往。因此,农村的噪声情况也是此次社会实践项目中调查的重点之一。团队成员张洪瑞、姜月,蔡玉函分别在丹东市、天津市对农村主要道路以及相关企业周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学会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