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首页 机构设置 走进太阳石 电子团刊 文件资料 校园新闻 学院动态 青春风采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电子团刊 >> 正文 返 回 
【89期】井冈情筑中国魂,太阳石耀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5-09-10  浏览次数 次  发布单位:校团委 发布人:大学生记者团


井冈情筑中国魂,太阳石耀中国梦

校团委井冈山红色旅游解说词撰写团队 崔志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从阜新到井冈山,直线距离两千三百多公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井冈情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越过了秦岭跨过了黄河,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在2015年8月3日来到了革命圣地——井冈山。旅途的颠簸,远行的风波,丝毫不曾影响工大学子们对革命所怀有的崇高敬意。曾有人说,井冈山是中国第一高山,原来真正的高度不在乎海拔,在这世界上还有一种高度名叫——信仰。

身着红军装,心中红旗扬

在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给人最多的感受便是神圣。到达基地的第二天,每位工大学子几乎都是用颤抖的手捧起了那套红军装。那造型奇特的八角帽,正象征着那个时代,象征着那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穿着红军装,重走红军路,面对大井那面弹坑累累的墙壁,看着那铺着草席的床铺,每个工大人的表情庄严而肃穆。“没有粮食,用野菜充饥,没有棉絮,靠单衣过冬,甚至没有盐,连走路的步伐都是虚浮的。难道真如歌中所唱每一名红军战士都是神兵天降?他们难道不都是血肉之躯吗?他们难道不会饿、不会疼、不会死吗?难道就是所谓信仰的力量!”同样的问句,在每个工大人心里奏响,对于信仰的定义似乎还有些迷茫,但每个工大人的目光却无比明亮。

接下来的日子里,工大学子们身上似乎多了一种说不出的气质,革命景区,他们冒着大雨朝圣;泥泞小路,他们彼此携手互助;食堂打饭,他们不曾浪费颗粒;夏日炎炎,他们咬牙互助坚持。似乎信仰成为了一种洗礼,在不知不觉间让每名工大学子,得以洗尽铅华,变得愈加质朴。

回顾烽火岁月,魂铸井冈军魂

在刚到基地的第一个晚上,工大学子们便接受了一场红色的洗礼。

宽敞明亮的大厅,柔软舒适的座椅,庄严的红墙,肃穆的白顶,在那一刻仿佛都失去了色彩,唯一吸引人的只有台上的那一双明亮的眼眸,只见老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似乎此刻的他正在回忆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没有功名利禄,没有凡尘纠葛,只有眼中的那道光在熠熠生辉,三湾改编,进驻井冈山,朱毛会师,一桩桩,一件件,老师无一不饱含感动与热泪在讲述,在他的身上,我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信仰的感觉,原来不只是那个时代的人有信仰,信仰的诞生并非需要炮火去洗礼,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在老师的身上,每个工大人又一次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讲述着革命历史的他似乎满身的光彩与神圣,让我们又一次地看到了井冈的烽火,不同于身体的感受,此刻的井冈在他人的表述里让我更多了一分崇敬与景仰,井冈山的信仰到底是股什么样的力量啊,一代又一代,祖祖辈辈的中国人所憧憬所坚持着的信仰,它究竟有多伟大的力量!

生命!信仰!

在这一刻,世界静了!如果现在有一滴水砸到地板上,那么它必然铿锵有声!

此刻的工大学子们,在经过了一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整个会场庄严而肃穆,已经是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天了,所有实践团队成员们的精气神得到了极大提高,而此时,在解说员那沉稳庄重的声音里,所有人却都低下了头颅。

此刻,在我们的四周有一万五千多个已经逝去的名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抛家舍业,把命和魂永远留在了这片红土地上!他们就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开天的人,在那个年代用血开天,用命开天的人!

此刻,在我们的四周还有三万多没有来得及留下名字的忠魂,但我们相信他们一直就在这里看着我,他们的热血与青春就这样洒给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甚至不曾给这世界留下一点存在的印记,可我们也相信他们没有后悔过,我始终坚信他们一直在看着我们,看着共和国,他们的魂魄与他们的战友一起经历着炮火,保佑着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保佑着新中国!

此刻,在我们的四周还有许多双闪着泪光的眼睛,他们低垂的头颅饱含着对对先辈的信仰,对信念的执着。什么是信仰,这次,让我们用眼泪大声说,这就是信仰!为了脚下这片土地,为了生我养我的祖国!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为什么能忍饥挨饿,为什么能浴血赴火,为什么悍死不畏,为什么无私忘我!为了信仰,为了全盛的新中国!

井冈情,中国魂,太阳石,中国梦

愿为国一诺,不求功名拓,历世间蹉跎,井冈燃圣火!两千三百多公里的求索,辽宁工大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信仰。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愿工大太阳石能长燃井冈之火,将信仰之光永远散播!


自网站建设起已访问

共青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 《太阳石之光》电子团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  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 邮编:1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