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你,虽苦也甜 ——走近“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团队 去往远方的路从来都是遍布荆棘,一个人背着行囊历尽万水千山,未等到达终点,想必早已心力交瘁。而若出发的起跑线上多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走过山山水水,互相扶持,苦中作乐,却总能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2014年5月,学校选拔参加省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参赛团队,代连朋的“辽宁平川高压线路除冰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团队作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能源组唯一一个作品获得辽宁省特等奖,并顺利晋级“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的团队。经过大赛初赛、复赛的选拔,他们的作品成为辽宁省机械能源组三大作品之一,也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唯一一件获得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答辩的机会并于同年11月在武汉荣获国家银奖的作品。一路走来,代连朋对合作与竞争有了更深的理解,从他凝重而深沉的表情中不难看出,这一路上必定布满了艰辛,于是一段历经数月的奋斗史被娓娓道出。 已是深夜,校园主干道早已光疏影浅,而创新实践实验室里却是另番景象,他正一个人上网查询着往届创业计划的详细资料。对于一个成绩优秀的工科男生来说,为参加雄鹰杯创业计划大赛而拟写一份上万字计划书,也算得上是个莫大的难题。他只能一个人反复找寻相关的创业计划书,进行横向比较,确立计划书的整体方向,而对于这份计划书的拟写,代连朋深知此非一人之力而能为之,所以他向同学、朋友表明了自己想参赛的想法,不久便有了新鲜的血液注入到这个团队中,自此他不再孤单。当财务分析的模块有问题不能解决时,大家一起去图书馆查阅关于财务分析的资料,和其它团队交流这方面的心得,一同请教相关专业的老师,一起熬夜讨论计划书的进程,历时数月,终于完成了56页的计划书。 知行楼的某个教室里,一帮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着雄鹰杯创业计划大赛的具体进程。成员们依次汇报自己的工作进程,教室里偶尔传出阵阵争吵之声,或是为了计划书内容的排版问题,或是为了某些细节的问题处理。这种场景代连朋早已见怪不怪,省赛后每周一次的总结会既是对过去一周工作的总结,亦是对未来工作展望,对于成员们的用心投入,他很欣慰,因为大家都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前行。回忆到此,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成功不只是源自队友间的携手并肩,更有和竞争对手的合作共赢。据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大连泊心有限责任公司”团队队长施凤冉回忆她的参赛往事。省赛时,参加决赛答辩第一组的就是矿业学院的代连朋团队,结束后他便把辽工大的所有参赛队伍召集在一起,虽然各团队之间是竞争的关系,但是为了能让学校获得更多荣誉,他更希望各个团队能够相互合作,于是他向大家讲述答辩流程并分享他的参赛经验。 此刻,他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向我描绘着那段记忆,那份凝聚队友们心血的计划书,那间和队友们一同商讨工作的知行楼教室,那片共同奋斗过的天空,一切历历在目。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到必成,希望那段众志成城的回忆是他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 (校团委大学生记者团 汪章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