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托起“中国梦”
“以青春之名,从我做起,用教育梦,托起中国梦。”2014年7月,杨果一行43人开展了遍及全国几十个省市区县的义务支教活动,大学生的“支教梦”之行便随之在四川、福建、江西、吉林、辽宁等地开展落实。 支教总动员 本次实践活动的亮点在于参与人数多,地域分布广,所以成员之间联系很不方便。动员准备工作中,团队成员以地域划分成小组,旨在方便管理与联系。他们根据自身喜好,提出对农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这是农村教育所欠缺的地方。他们还下载了一些红色电影、励志电影、喜剧电影,准备给孩子们上影视作品鉴赏课,希望在学习之余让孩子们放松一下。为了能更好了解当地补课情况,他们还采取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问卷发放过程中,有的学生家长不相信他们,害怕他们是传销组织,不放心让孩子来听课,面对这些困难,他们不得不一边提高工作效率,一边给家长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来说服他们。人多力量大,动员起大家的力量,克服困难,为实践打好基础。万事俱备,只待出发。 返乡母校行 这次义务支教,团队负责人生物工程12-1班杨果有幸带着他的小组成员回到了自己的母校。那是他上小学的地方,他回家前给母校老师写了一封信,告诉老师暑假义务支教的想法,老师很激动还帮他联系了家在附近的小学生暑假来听课。有的学生家长开始也有质疑,觉得团队成员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但那段日子里,每个支教小组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都会准备2份备课笔记,给小学生讲题的时候,做题方法很受限制,但他们还是耐心的想办法解决,甚至把有些题讲了7遍直到学生们听懂。就这样家长们看在眼里,心里的质疑也慢慢消散。有的家长知道他们吃饭还得自己做,便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杨果开心地说:“可能是他们觉得我们是真心来帮忙的,真的给孩子们带来了帮助。” 有空的时候,他们也带着孩子们打打乒乓球,做做丢手绢之类的小游戏,仿佛会被孩子们的纯真所感染,从他们的笑脸里,团队成员们觉得自己的努力都变得很有价值。这些也让成员们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发现当初的自己和现在的小孩相比,有着很多的不同,最鲜明的一点就是现在好多小学生上课还玩手机,杨果教导了他们一番,之后孩子们都没再带手机上课,谈到这里,他也无奈地笑了。
助农收获多 “每天仅仅在学校上课也不免单调,而且看着农民伯伯辛苦地忙着农活,自己不帮个忙心里也不好受。”杨果从心而论。于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帮农民伯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让杨果觉得有难度的事就是砍玉米杆了,因为砍的时候把握力度很重要,用力轻了砍不倒,用力重了怕砍到自己,砍完还要把玉米杆抱到车厢里。夏天做农活很热,但农民伯伯会给他们带去水果和糖水,这让他们感觉很温暖。正值今年暑假干旱,村里要打水井,他们不仅帮忙抬机器,还做些上网查资料、研究调柴油和汽油的比例的事情来帮助解决问题,农民伯伯夸奖说:“大学生还是有点本事的。”殊不知,这句话对团队成员们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此外,团队成员在储存果蔬方面建议农民伯伯控制氧气量来保存地瓜等,提倡他们用玉米杆做沼气而不是简单的烧掉。有的农民伯伯还让他们帮着算账。这些使支教之余的生活更加丰富。杨果欣慰地说:“自己也学到不少知识,收获了很多。” 通过暑期支教活动,他们更加体会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同样重要,体谅底层劳动者的辛苦,反省自己,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教育不分地域,学习不分领域,农村教育的普及更需重视。实践的背后,梦想开始了,脚跟落住了,收获的就远不止想要的那么多。 (校团委大学生记者团 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