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人,工大缘 那年,阜新煤矿学院正式改名为如今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那年,他懵懵懂懂、初入人世,却也见证了工大历史上这一颇具转折意义的时刻。生于阜新,长于阜新,与工大的缘分似是前世注定。2014年,缘分又将他与工大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康路。 他和儿时伙伴总是爱相互追问,“你想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吗?”“好啊,那就去啊。”“那你想去辽工大吗?”“就在家门口,去什么去!”于是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和“辽工大”傻傻分不清楚的时候,与工大的缘分就悄悄种下了种子,童年的时光也就这样悄然逝去了。 与康路一起去过博雅楼的自习室,不过好像他比我更熟悉。他微微笑着、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他高二的时候经常在这儿上自习。那时候迫于高考的压力,他在下午五点放学后就经常和同学们结伴到工大的自习室中自习。窗明几净,是工大给他的学习的环境;高中生的埋头苦读,是他给工大的独特的风景。就这样,他与工大的缘分开始萌芽。 其实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阜新人,康路一直有一个孤独远走、独自打拼、尽情看看外面世界的小梦想,所以就在家门口的辽工大自然不是自己的最初意愿。或许真的是他与工大缘分太深,在他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之前,他偶然看到了一篇名为《阜新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文章,里面讲述了阜新从国家成立初期的“煤电之都”变成如今资源枯竭的五线城市的历史,他的心里有了一丝震动。露天矿旁边的浮雕,也讲述着阜新的历史故事,建设自己家乡的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于是,他毅然在填写高考志愿书s时第一个写下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从此,与工大的缘分落地生花。 录取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康路以优异的成绩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录取。假期清闲,他总是不自觉地走进工大的校园,也会和同学们相约在工大公寓的水吧,看着留言墙上不同的笔迹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或许有着相似的心情。那当中大多是别人的回忆,但他也有更多的机会在将来的四年书写下自己的故事。 如今,康路已经成为了所在班级的负责人,在军训活动中更是争做先锋。在他最近的空间动态中的一句话:“大学是好是坏,全凭自己的态度。我很好,你们呢。”相信我们都能看到他的态度收获的成功。 工大人,工大缘。缘分尚未终结,故事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校团委大学生记者团 吴晓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