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个阳光明媚,和风吹拂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工大校园自然别有一番景色:主干道上的柳树渐渐抽出嫩芽,一天比一天绿,路两侧的桃花也开得很艳很漂亮,草坪里的小草一簇一簇,旺盛起来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在这万物争春之时,工大的学子们也不甘示弱。细心倾听,你会发现,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晨读——找到学习的感觉 沈树嵩,机械自动化08-2班学生,每天清晨6:10分准时在工大眼镜店南侧的小广场晨读,已经坚持了三周。这对大一的学生而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刚刚从炼狱般的高考中解脱出来,心中向往的是大学生活的轻松与自由,起早贪黑的日子按理应该成为过去。然而沈树嵩坦言,“这种想法以前有过,但自从参加了机械学院组织的一次晨读后,我发现早起的感觉很好,而且现在天气也不错,是学习的好时机。”沈树嵩在晨读中找到了学习的感觉,他每天都读《新视野大学英语》。“从读单词开始,练习标准发音,对提高英语听力很有好处。”春园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沈树嵩在每一天的晨读中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感,这让他在英语课堂上轻松了许多,“对老师用英语讲的一连串话能够反应上来,慢慢地跟上了老师的步伐。” 马闯是理学院一名大一学生,他每天早上在图书馆后侧场地进行半个小时的晨读。据了解,这片场地上的学生基本都是物理08-1班的。他们每天6:40过来,读到7:15。笔者惊诧于如此好的班风、学风,一经打听,才知道集体晨读这一好习惯源于理学院团委的倡导。理学院团委书记孙宝成老师表示,大一的孩子有些学习方向还不太明确,身为老师,不能眼睁睁地看他们将这宝贵时光浪费掉,刚好天也变暖了,就组织学生出来读书。在学院的倡议下,这个班级已经在图书馆背后坚持了半个多月的晨读,他们有读《新视野大学英语》的,也有读《李阳疯狂英语》的,大家一致认为在这样集体学习的氛围下,相互感染,晨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关键是找到了学习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从早上就开始忙碌,一天都觉着充实”一些同学感慨道。 晨读已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把响应号召早起晨读从而找到学习感觉的人称作寻找梦想的人的话,那么工大校园必定存在着另一群人——为梦想而早起奋斗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正在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法学06-3班的冷晓爽也是晨读群体中的一份子,从表面上看,她和周围任何一个张口读英语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抱本书站着大声读。实际上,她是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女孩,从大三开始,冷晓爽就定下了考取吉林大学研究生的目标。考研的学子都知道,英语是重中之重,这个有着良好英语功底(六级516分)的女孩对此也不敢疏忽大意。据了解,她从四月份起已经开始对英语进行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主要是在晨读中进行,计划每天早上背一篇课文,熟记重点句型。”考研是很有压力的,对晨读能否坚持下来我们也许会怀疑,但冷晓爽说:“只要天气允许,晨读是每天必须做的,它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目前这个女孩已经坚持了二十三天,《新概念英语3》也背到了第十八课。 连续几天的采访中,记者观察到有个女孩总是很早就开始晨读,原来是信科06-2班的任珊。“我每天早上6:00过来,读一个小时然后去吃饭。”任珊读的是英语六级范文。她坦言,在大三很想通过英语六级,所以每天早上就早早地过来背背单词和作文。当提到6:00过来很早啊,能起来么,任珊笑着说:“有目标就有动力,而且坚持了这么久,已经形成生物钟了。”据了解,这个寝室的女孩们都很积极向上,大家计划好天气一转暖就同去晨读,已经坚持一周了。“每天早上闹钟一响,没寻思别的,一骨碌就爬起来,一个起来就都起来了。”王悦补充道。她还解释说,自己准备考研,平时也没了英语课,想借晨读这个机会可劲儿学一把,看能把英语学到啥程度,啥水平。 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 在中心广场,在图书馆门前,抑或是知行、致远楼前的树林中,还有一群人,他们也跟随着晨读的学子一起,在清晨固定的时间,如痴如醉地朗读。仔细倾听,不是大一之声,不是考级之声,更非考研之声…… 工程力学06-4班的李伟涛便是其中之一,他每天早上读的既非考研用书,也非四、六级作文,而是与考证考级无关的英语材料。原来,大三的李伟涛早起晨读是为了珍惜这最后的校园时光。“大一、大二时懒散,从来没有晨读过。怕离开学校时遗憾,就想现在好好珍惜。”李伟涛谈道。他一点儿也不觉得早起是一种折磨,相反,在这样一个气候温和、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的环境里,他认为早起是一种享受。 外语05-2班的陈永江在谈到晨读的事情时,也不由得感叹:“早起读书是一件非常棒的事,坚持下来的人都很了不起。它很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是对大学生自身弱点的一个挑战。”陈永江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专业课非常忙碌之时,仍不忘早起读书。当时一咬牙从床上爬起来的那份从容还历历在目。“晨读是大学记忆里重要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甚至塑造性格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同时,我们通过点滴积累收获了知识,这些经历和收获都将是大学时光中的宝贵财富。” (校团委大学生记者团 孙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