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的孩子 9月,沉淀了一夏的工大校园,在送别了四年寒窗苦读的学生之后,又迎来了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来自西藏的拉巴普赤、次仁巴宗、旺钦罗布以及旦增卓嘎,是北校区迎接的第一批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带着家人的期望与心中的梦想走出西藏,相聚工大,在传媒与艺术学院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不远万里遇温暖 四位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同学起初并不知道彼此存在,在几千公里外的工大相聚时的激动顿时赶走了所有离家的委屈,交流时熟络的藏语对他们来说远比普通话自在得多。 拉巴普赤这位藏族的姑娘来到玉龙校区报道的过程颇具戏剧性,因为担心不会说汉语的父母找不到回家的路,于是她孤身一人踏上了求学之路。然而本因被担忧和孤独包围的旅程却因一个大三学长的出现而变得温暖。这位学长了解到普赤特殊的身份后,热情地和普赤聊了很多,让普赤倍感亲切。虽然火车上没能在一个车厢,下车后学长还是一直在站台等她,并主动当起了力工和向导,一路陪着她到了北校。得知离报到时间还有一天后,又联系了另外一位学姐和普赤一起在学校附近的旅馆住下,随后陪同普赤一起报道。“真的太感谢他们了,下次碰到一定要好好谢谢他们。”提到这件事,拉巴普赤仍然满脸感激。 藏族风俗趣事多 离乡背井,说起家乡的特色,四位小伙伴立刻来了兴致。四位藏族学弟学妹都随身携带了颇具藏族特色的食品——“糌粑”。这种青稞制成的面食,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连着家乡的丝线。“没有它吃什么都不香了!”“锅庄舞”是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只要音乐一响,大家便会默契地围成圈随着音乐起舞。能歌善舞的民族养育了多才多艺的藏族儿女。次仁巴宗在刚开学的第一次班会,就以一曲嘹亮的祝酒歌技惊四座。说起那天的班会,巴宗仍是兴奋不已。 心系家乡追梦想 说起今后的生活,四个藏族小伙伴却有着共同的梦想:把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带回生养自己的雪域高原。次仁巴宗表现出对播音主持的强烈热爱:“我以前是校广播站的站长,我想以后回家,还能用藏语播新闻。”而略显羞涩内向的旺钦罗布其实是低调的才子,从初中开始热爱写作,高中时期就已经和同学们共同出版发行了自己的第一本藏语散文集——《雪域的孩子》,融入了对家乡专一而热切的爱。罗布说他会一直写下去,一直一直继续自己的文学梦想。 美丽富饶的西藏,孕育了如此纯洁质朴的人们。广阔无垠的辽西大地,多了这样一群活泼可爱的求知少年。未来,会有更多的藏族学生融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融入璀璨的太阳石之光。 (校团委大学生记者团 刘慧仪 刘芮嘉 仪萌萌) |